大国重器的“出圈之路”

2024年09月26日 10:18 285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近日,由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制造的世界“轧机之王”5600mm宽厚板粗轧机牌坊在河南周口钢铁集团安装到位,标志着项目转入设备安装阶段。

5600mm宽厚板轧机为目前世界规格最大的宽厚板轧机,也是国内首例采用“国内设计+国内制造”模式制造的大型轧机,标志着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和重型装备制造极限,再创“世界之最”。

从模仿到自主创新,近70年来,中信重工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改革创新助推发展冲刺“顶流”,在践行国家战略中实力“圈粉”,在引领行业发展中强势“吸睛”,以“创新驱动发展”走出了一条大国重器的“出圈之路”。

21
8月23日,由中信重工制造的5600mm宽厚板粗轧机牌坊,在河南洛阳顺利下线。

创新驱动 突破“卡脖子”技术

实力“圈粉”

无工业,不大国。中信重工前身洛阳矿山机器厂,是“一五”时期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肩负实业报国、制造强国的使命。在近7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信重工坚持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技术所困,聚焦国民经济建设、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装备研制,不断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出一大批技术装备,在践行共和国重工业长子的使命中凭借雄厚实力持续“圈粉”。

从神舟一号至今,连续18次为神舟系列飞船提供专用关键部件;制造的120MN强力拉伸机为首架国产大飞机穿上世界上最好的铝合金外衣;为中国科学院正负电子对撞机制造第三代谱仪机械系统;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10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主磁铁系统;建功华龙一号、长江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近70年来,中信重工以创新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及装备,持续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目前,中信重工累计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400多万吨,完成“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重大及省部级重点科研4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省部级行业奖项290余项,被誉为“中国工业的脊梁”“重大装备的摇篮”。

技术创新 引领行业进步

强势“吸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中信重工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创造出300多项国内乃至世界的“第一”“首创”“最大”纪录,引领行业发展,以实力“镀金”,强势“吸睛”。

重型装备板块持续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从国内第一台Φ2.5m卷扬提升机,到1988年代表我国大型机电产品的Φ3.2×4m球磨机首次出口澳大利亚,再到创我国出口海外最大规格Φ8.2×12.7m球磨机,中信重工培育出10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产品,推进了行业领军企业装备大型化、国产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和国际化进程,在全球市场上提升了中国制造的标准权、话语权、主动权。

工程成套板块以示范项目带动成套业务持续壮大。累计完成机械、建材、建筑、冶金、电力行业等200多项大中小型工程成套项目,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技术进步成果奖。特别是在2022年,中信重工承建的中信昆仑锂业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全线投产,仅用时9个月即完成了建设任务,成为中信重工胸怀“国之大者”、积极践行国家“双碳”目标的生动实践。

新能源装备板块致力成为发展的“增速器”和“推进剂”。2020年,中信重工成立漳州海上风电基地,从零布局,通过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系统运作,中信重工海上风电产业取得了市场销售、基地建设、产品制造的重大突破,先后服务于多个国家海上风电项目。目前,中信重工正在深入推进绿色新能源开发、海工装备、科技创新,并与相关方共同打造“海洋碳汇+生态碳汇”的双向特色发展路径。

22
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战队亮相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

新兴业务板块在“专”的技术上不断向“精”迈进。中信重工拥有“特种机器人、煤矿智能装备”两大产业130余款产品,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智能特种机器人产业第一梯队”。高压脉冲和直流电容器及特种电容器成功建功齐鲁中科大装置,助力世界首个“电磁撬”设施成功运行,创造了大质量超高速电磁推进技术的世界最高速度。

今年,继“矿物磨机”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产品后,中信重工新添“矿井提升机”“智能防爆机器人”两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改革创新 助力高质量发展

冲刺“顶流”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中信重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始终坚持用好科技创新改革关键一招,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冲刺“顶流”。

中信重工坚持创新驱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传统产业、成套产业、绿电产业、新兴产业”四大产业板块,坚持“需求、问题、结果”技术创新导向,强化“创新选题、资金、人才、机制、创新文化”保障,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突破国家急需解决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和环节。目前,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等16个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构建了“五院一中心”技术创新组织架构,充分发挥院士顾问团队、国家级人才、省部级人才、地方级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五层次人才团队引领作用,扎实开展基础技术、应用技术,开发技术研究,推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技术和装备,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带来效益、引领行业发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23
中信重工自主研制的特大型矿用大齿轮。

近年来,中信重工构建了十大核心装备,研制完成世界最大规格PXZ72-130旋回破碎机、GM320-220 高压辊磨机、32MW半自磨机/24MW球磨机及配套大型齿轮装置、CSM-5300立式搅拌磨、JKM-7.5×8/JKMD-7.5×6提升机、Φ7.2×136.5m回转窑、4500KJ液压打桩锤、350吨转炉、LGMS8029矿渣立磨等产品;通过持续开展产品三维参数化设计、产品可靠性及优化降重等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全力解决产品质量、交付、价格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产品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相继完成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制造热加工工艺数据库”“石化爆燃环境防爆型机器人研制与应用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技术船舶专项“海上作业液压打桩锤”等国家重大项目。

24
中信重工按照国际标准自主研发制造的直径11米、长7.2米矿用半自磨机试车下线。

目前,中信重工拥有国家授权专利超过1700件,累计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19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项230余项;先后被认定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国家级绿色工厂”“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荣誉。中信重工也在“圈粉”“吸睛”的一次次迭变中,逐步彰显出作为制造强国国家队、科技自立自强主力军、安全稳定发展践行者的地位和作用。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