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国际贵阳院科技成果结硕果 四项科技成果“国际领先”、一项科技成果“国际先进”
2024年09月25日 9:19 188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杨世勇 刘峰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沈政昌和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杨斌等9位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中铝国际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院)牵头完成的“三水铝石矿生产氧化铝提质降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5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经评审,其中4项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次科技成果评价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召开。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贵阳院项目成果汇报,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过严格评审和质询讨论,一致认为,5项科技成果在技术创新、技术经济指标、成果转化,以及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与会专家对贵阳院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数字化赋能推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希望贵阳院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深度合作方面继续突破,保持发展势头,做好行业“排头兵”,结出更多科研硕果。
贵阳院作为有色轻金属冶炼行业的工程技术引领者,深耕行业60余载,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倾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力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新中铝”“新中铝国际”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三水铝石矿生产氧化铝提质降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技术,成功解决了国内三水铝石矿生产氧化铝工艺尚不成熟完善、存在技术瓶颈的问题,主要包含4个技术创新点,即前置净化型两段分解技术、蒸发母液侧流冷却结晶草酸盐去除及有价金属回收技术、氧化铝生产流程热势能多级能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基于模型统筹的全厂水资源优化匹配技术。该成果技术创新程度高,技术优势明显,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社会效益显著,先后在广西华昇等国内大型氧化铝企业成功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氧化铝行业技术进步。该成果的整体技术经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配套镁电解是海绵钛生产中实现镁、氯循环综合利用绿色生产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对理论基础研究和生产工艺及装备的创新,“基于钛-镁联合生产工艺的多极性镁电解槽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开发了多极性镁电解槽技术和多极性镁电解槽。该技术在海绵钛行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目前应用槽数300台以上,设计产能超过30万吨。通过多家海绵钛企业生产实践证明,该技术大幅提高了镁电解槽单槽产能,吨镁综合电耗降低3000kWh以上,液镁纯度、氯气浓度大幅提升,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该成果的整体技术经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电解铝用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6.8%左右,“基于均质化的高导电铝母线节能低碳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以电解铝行业中电能传输与损耗的重要介质——铝母线作为节能降耗的关键突破点,通过研究低成本的均质化铝母线晶粒技术,发明了铝母线制造的新工艺,创新地开发出预制型强散热的新型母线结构,提高了传统铝母线系统材料的导电率,有效降低了母线系统电阻,可降低铝母线压降13%~15%。该成果的整体技术经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铝用阳极及其组件质量追溯管理集成装备及分析评价系统”项目,针对铝用阳极及其组件缺乏有效追踪管理导致质量控制困难,开发了炭素阳极及其组件经久耐用新型标识装备和系统,构建阳极全流程生产数据及关联数据融合平台,并与配套研发的炭素阳极组件生产质量提升装备体系协同作用,有效融合形成炭素阳极及其组件质量提升追溯管理集成装备及评价系统集群,在提高炭素阳极及其组件质量的同时,打通从阳极生产到铝电解生产的全流程数据通道,从而促进电解铝的高效节能生产和智能化装备系统集成升级。该成果的整体技术经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基于精准温控及自动过程控制的车底式焙烧炉开发及应用”项目,针对车底式焙烧能耗高、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从工艺体系、设备体系、控制体系3个方面开展研究,开发了焙烧炉物理场仿真模型,首创多参数温度智能控制技术;发明了沥青烟高效焚烧及余热高效回收技术;研发了装填清卸一体化联动工艺及装备。该项目突破了车底炉能耗高的难题,降低了炉内温差,提高了焙烧产品的质量、合格率及自动化水平;在高端石墨领域可全面替代环式焙烧炉,大幅提升高端石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该项目成果获得授权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6项,在特种石墨及石墨电极领域取得广泛应用。该成果的整体技术经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