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发展 以改革激发活力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诚信力量
2024年08月05日 9:31 230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作者: 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青海
日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是党中央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战略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全会的召开令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诚信)的全体员工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为正在加快建设国际化矿业集团步伐的金诚信注入了新的满满动能和源源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矿产资源是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关键原料,其开发活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金诚信始终专注于非煤地下固体矿山的开发服务,经过26年的发展,已形成集矿山工程建设、采矿运营管理、矿山设计与技术研发、矿山设备制造、矿产品贸易一体化协同优势。金诚信在境内外为国内央企、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国际知名矿业公司近40个大型矿山提供工程建设和采矿运营服务。未来,金诚信还将逐步扩大市场覆盖面,进一步加强与包括中亚、东南亚、南美洲在内的世界各大矿业公司的交流合作。
在不断提升矿山工程服务质量,打造更多精品、标杆工程的同时,自2019年开始,金诚信积极向资源开发领域延伸。在国内,金诚信并购了贵州两岔河磷矿,为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国家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贡献力量。在海外,金诚信先后收购了刚果(金)Dikulushi 铜矿、Lonshi 铜矿,并参股哥伦比亚San Matias 铜金银矿,实现了铜精矿与磷矿石的海外销售网络构建。今年6月份,金诚信资源开发战略再添新翼,与澳大利亚EMR Capital完成了有关赞比亚Lubambe铜矿的交割事宜,正式接管该矿。
在完善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体系方面,金诚信立足在国内外矿山工程建设与采矿运营管理领域的深厚积淀,已逐步沿矿山产业链上下延伸至矿山资源开发、设计与研发、设备制造、矿产品贸易等领域,不断提升全产业链一体化综合优势,加速推动金诚信向集团化国际矿业公司全面转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将新质生产力概括为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被列入新质生产力范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提出,要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金诚信在矿山行业的长期实践及我的个人思考,我认为,矿山行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必须加快先进的、创新性生产要素的聚集和优化配置。具体来说,就是要具备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和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
金诚信正在通过以下做法对标:首先,通过自主研发铲运机无人驾驶系统,实现井下穿脉内铲矿、运矿、卸矿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极大地降低了生产安全风险,改善一线工人工作环境。其次,以“绿色环保、职业健康”为设计理念,金诚信自主研发制造电池铲运机、柴油动力梭车等多款设备,改善井下工作环境,满足国内外行业企业采掘作业需要。
在科技创新方面,金诚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研究,针对矿山工程“深、大、碎”等共性课题进行重点攻关,建立了我国最先进的膏体充填试验室,推动生态矿山建设。在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方面,金诚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加入矿山行业,贡献青春力量;通过系统化的技能提升和体系化的培养路径,不断扩充自有高素质、强技能产业工人队伍。通过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金诚信与越来越多的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同台竞技,在这一过程中,金诚信的国际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同时,金诚信还高度重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金诚信正在深入推进矿业管理4.0建设,这是以管理标准化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特色”,以机械化为基础、全面预算为核心、信息化为提效工具的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关键作用,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通过三维建模来指导生产;通过打造线上数据管理流程,提升各业务板块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的探索,加快实现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应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随着矿山行业竞争逐渐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转型,传统的矿山开采技术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矿业发展的需求。国内外矿山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深井建设施工与开采技术,数字化矿山管理技术,自动化、智能化开采技术日益成熟,科技已经成为国内外矿山企业竞争的新杠杆。
根据国家建设智慧矿山、绿色矿山的部署,按照“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目标,金诚信矢志不渝坚持科技创新、技术引领,在推动矿山施工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道路上不遗余力,推动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
瞄准智慧矿山目标,金诚信针对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开采环境复杂、安全管理压力大、多元素资源共生特点,以由金诚信承建的中国最大有色金属地下矿山——普朗铜矿智能采矿系统建设项目为试点,通过边缘计算、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结合5G网络的井下应用,自主研发井下导航系统、车辆智控系统、智能采矿管理平台,实现了铲运机无人驾驶、自适应通信、安全预防、联动控制和矿山均衡生产的集群化智能采矿管理,实现了井下出矿生产无人化作业,提升了矿山工作人员的本质安全,提高了出矿效率。湖北金诚信研发团队将5G+工业互联网技术运用与自主研发新能源纯电动铲运机相结合,通过新能源蓄电池驱动电动铲运机代替传统内燃铲运机以及电缆卷盘的电动铲运机,实现无污染、使用便捷的矿石铲装作业。该系统配备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实现快速充、放电,结合强大的整车控制器,通过5G基站的无线网络技术,实现矿山建设系统化、可视化、自动化和设备操作远程化、无人化、便捷化和快速化。
金诚信深刻领会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要义,大力建设高水平矿山人才高地,为各类人才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通过延揽高端人才,广拓引才渠道,金诚信建立起了高水平专家人才队伍,成立了专家技术委员会,创立了“大师工作室”,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高地和攻关团队;实施校企联合培养矿山后备人才计划,通过定向培养和共建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体系的互动发展,吸引更多青年学子投身矿山事业,坚定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矿山人的决心。作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我本人也会继续不遗余力地推动金诚信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同业在共建产学研融合机制、加大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力度、推动重要科研成果转化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互补和深度合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很多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世界矿物原材料的主要供给地。有色行业是国内最早践行国家“走出去”政策的行业之一,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中国矿业公司在国际上的投资越来越多,一些国际矿山项目的“中国成分”不断增加。金诚信是国内较早“走出去”的矿山服务商之一,自2003年开始承接赞比亚Chambishi项目矿山开发业务至今,已在非洲和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老挝等地区,承接了包括世界知名的刚果(金)Kamoa铜矿、Kipushi铜矿,加纳Wassa金矿,塞尔维亚Timok铜金矿、Bor铜金矿等在内的近20个海外矿山建设项目。金诚信在项目安全、质量、效率等方面得到了海外客户及所在国监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境外客户市场从单一中资背景企业扩展到纯外资业主,所服务矿山从所在国知名矿山提升至世界知名矿山。目前,金诚信的海外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国内。自2019年开始,金诚信积极向资源开发领域延伸,并购了刚果(金)Dikulushi 铜矿、刚果(金)Lonshi 铜矿、赞比亚Lubambe铜矿,并参股哥伦比亚San Matias铜金银矿。
随着金诚信自有矿山资源项目陆续建设及投产,海外资源开发逐步涵盖资源并购、勘探、建设、采矿、选矿、冶炼、产品销售等业务,在补充中国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项目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国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诚信逐步探索形成了可复制的“管理及技术输出+本土化运营”的海外运营商业模式,建立了与国际大型矿业公司标准接轨的健康安全、环保、运营、人力资源等标准化作业流程管理体系。在为项目所在区域创造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金诚信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通过参与驻地社区发展,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健康、社区安全和教育事业提供支持,组织实施了不少“小而美”的惠民生、促发展项目。
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的不断完善,金诚信将继续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大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力度,在矿山服务、资源开发、矿山设计等领域与共建国家和行业企业开展更多形式、更深层次的合作。与此同时,金诚信将进一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成为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有力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