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购金提供助力 金价比银价更坚挺

2023年11月07日 9:28 786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上周迎来“超级央行周”,市场相继迎接日本央行、美联储和英国央行的重磅议息决议,其中美联储的利率决议最为重要。之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此次将暂停加息,一方面,美国长期国债利率经历了一轮迅速上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一度突破5%,达到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美债收益率上升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美联储的加息效果;另一方面,美国9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升3.7%,创2021年5月份以来新低,核心通胀继续放缓,美国就业市场处于降温趋势。在本轮加息周期中,美联储最为看重的两个指标都朝着“有利”方向运行,这使得美联储更愿意保持按兵不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9月份公布的点阵图加息预期显示,美联储年内仍有加息预期,因此,美联储12月份的议息会议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轮加息周期确定结束仍需时间验证。另外,考虑到美国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通胀水平虽处于下行通道。但距离美联储目标仍有较大距离,因此,预计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时间也将长于预期,降息时间大概率要等到明年年中之后,而触发降息的重要因素包括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如银行倒闭、商业地产“暴雷”、非银机构破产、证券抵押市场发生流动性危机以及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幅上行等。

国庆假期之后,国际银价和国际金价均出现一轮快速反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中东巴以局势突然紧张。地缘政治风险对贵金属的影响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地缘政治风险是否会触发大量资金寻求避险,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是否会打击美元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受市场情绪影响,往往在地缘冲突出现阶段性升级时,贵金属的行情变化最大;当局势缺乏进展或不明确的情况下,贵金属价格回落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甚至逐渐失去市场的关注度。目前,巴以局势并未发生新的转折点,且美元指数保持高位运行吸引部分避险资金,因此,巴以冲突对贵金属的提振已经基本被市场消化。

目前,全球央行对贵金属的需求仍旧较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黄金储备7046万盎司,环比增加84万盎司,为连续第11个月增加黄金储备。另外,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黄金337吨,为有史以来第三高的季度净购金量。尽管未能打破2022年三季度的纪录,但2023年年初至今的央行购金需求已达800吨,创下了该协会有该项数据统计以来的最新纪录。从中期来看,全球央行增配黄金不仅会带动金价走强,也会对白银价格形成一定带动。

从市场持仓来看,截至10月24日,COMEX白银非商业多头持仓为51860张,延续7月中旬以来的下滑趋势,但9月下旬之后基本波动不大;COMEX白银非商业空头持仓为27528张,近1个月下降了约8000张;近1个月以来,投机市场的看空力量减弱更明显。截至10月31日,全球最大白银ETF——iShares Silver Trust持仓量为13745.18吨,中期延续下滑趋势,ETF持仓量的下降主要受到投资者预期利率将持续高企的情绪影响。

金银比是金价与银价的比值,其数值的意义相当于一份黄金可以对等多少份白银,是衡量白银相对价格高低的一个有效指标。通过观察可以看出,金银比值与美国国债通胀保值证券(TIPS)市场对未来10年通胀的预期呈一定的负相关,因为金银比值可以简单理解为“黄金的货币属性/白银的货币属性+工业属性”。美国的通胀预期其实反映的也是经济需求,通胀预期较高,那么经济需求,尤其是工业需求会比较强劲,对白银的需求相对于黄金而言就大,金银比就会出现下降,反之亦然。随着美国通胀预期的逐步下滑,金银比价有望继续走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截至10月底,金银比价处在86点一线,这是该比价历史运行区间的相对高位,一旦金银比价上涨至极值的位置,那白银的配置优势将极大体现。

综合来看,美国最新数据仍有较强韧性,美国经济软着陆概率增大,考虑到美国通胀数据持续回落且美国就业市场处于降温趋势,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压力减弱,但加息周期确认结束仍需时间观察。因此,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高位运行短期将继续压制白银价格向上突破,后市需重点关注美联储政策路径变化、地缘政治突发情况以及市场资金的变化情况。展望未来,不管是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还是央行需求支撑,金价走势比银价更为坚挺,若金银比价持续冲高,则白银的配置优势将极大体现,做多白银或者做空金银比价将会是较好的策略机会。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