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手记:这是一群怎样的航天人?
2019年05月16日 8:26 1401次浏览 来源: 新华网 分类: 时政要闻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记者蹲点手记:这是一群怎样的航天人?
新华社记者胡喆
载人航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近年来,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些“造火箭、搞卫星”的航天人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又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砥砺前行?
2019年春,记者有幸走进了中国运载火箭事业的发祥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这里感受航天人的悲与喜、苦与乐。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航天事业正是一项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事业。面对地球上最复杂的工况,中国航天人立志要做中国制造的“强者”。
在采访中,记者结识了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航天人,平凡而伟大。
火箭总装厂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师傅人生中80%的时间都给了工作,15%时间用来学习,仅有剩余的5%留给家人。有一年连续攻关一个月,他几乎没有合眼,每天在车间干到凌晨5点多,回家洗把脸,早上8点钟又准时出现在车间。
高凤林1980年至今一直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攻克了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为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国家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像高凤林这样的航天人,在火箭院还有很多。1990年至1999年连续进行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中,长征火箭占到国际市场份额的7%至9%,与阿里安、德尔塔、宇宙神等火箭一起成为世界商业发射的主要运载火箭。
“1995年,长二捆火箭发射完美国洛马公司2颗卫星后,对方要求再签6发。这个任务量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整个火箭研制队伍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准备大干一场。”
多年之后,曾参与长二捆火箭方案论证的中科院院士余梦伦回忆起这段长征火箭“走出去”的经历,年过八旬的他依然兴奋得像个孩子。
“是什么让你们如此坚持?”采访中,我们向面对的航天人发问,得到的答案总是出乎意料的一致——“热爱”。
诚然,不论是载人航天,还是北斗组网、嫦娥探月……火箭是连接人与太空的天梯,让人类成功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飞向广袤无垠的太空,探索未知的宇宙,无疑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
责任越大,压力越大。正是有余梦伦、高凤林这样一批又一批追梦人的奋斗,才让我们能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战胜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天津滨海,一座足有30多层楼高的高塔内,一枚“全副武装”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正模拟发射条件下的环境,进行全状态振动情况试验。
长征五号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新标志。研制团队经历过失败的痛苦,经历过持续攻关的艰难,但他们从不言弃。
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航天人必将在浩瀚宇宙刻下更多中国印记。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