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速 打造“亚洲锂都”

2019年12月23日 8:38 804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江西宜春市咬定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增强赣西转型升级的引领带动作用,创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国家健康城市,建设区域性文体教育中心、休闲旅游商贸中心、医疗健康养生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11月21日,江西宜春大数据产业园正式开园。当天,华为集团在华东区域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赣西云数据中心正式上线运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依托赣西云数据中心和“云上宜春”大数据平台,计划用2年至3年时间完成30个智慧应用项目建设,覆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云数据中心将成为赣西地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开启赣西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新进程。”宜春大数据产业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辛荣均说。

城市提质扩容

赣西地区包括宜春市、萍乡市和新余市,是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12月,江西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上,“支持宜春建设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

然而,长期以来,受“虹吸效应”影响,位于南昌、长沙两个省会城市之间的宜春,距南昌210公里,距长沙200公里,宜春中心城区不大不强、首位度不高、向心力不强成为发展中的最大“短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宜春市实现GDP1764.55亿元,位列全省前四强。其中,靠近南昌的丰城、高安、樟树三个县级市GDP总和就占了54%。“宜春要成为赣西的中心,必须迅速将市本级这块‘短板’拉长,形成齐头并进、百舸争流之势。”宜春市发改委副主任雷敏说。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是要把宜春打造成为经济发展中心、科教文体中心、商贸旅游中心、康养医疗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综合交通中心,着力提升中心城的首位度和影响力。”宜春市市长王水平说。

为此,宜春高起点规划,着力构建“五组团、双十字、一环城”,即宜阳新区组团、袁州古城组团、明月山景区组团、教体新区组团、宜万经济走廊组团;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双十字立体交通网络;80公里绕城高速公路的中心城市格局。

在教体新区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宜春学院新校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宜春幼专新校区、宜春学院附属医院、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教体新区指挥部常务副主任易国民介绍,新区计划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一期建设,引流20万至30万人口,使之成为辐射赣湘鄂边区的教育文化体育高地。

为带动区域整合步伐,宜春市启动了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其中宜春中心城区项目360个,截至8月底完工55个,完成投资130亿元。“我们将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宜春市住建局副局长袁小飞说。

打造“亚洲锂都”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必须以经济实力作为强力支撑。面对经济辐射力、产业支撑力、要素集聚力等方面存在的较大短板,宜春市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积极做好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的“减法”、创新驱动的“乘法”,建材、食品、纺织、鞋革等传统产业“脱胎换骨”,锂电、中医药、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健身壮骨”。

11月26日,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在宜春开幕。开幕式上,宜春本土锂电企业代表,以“我们的‘锂’想”为主题,展示从锂矿到锂电池,再到新能源应用的变换旅程,展现宜春锂电行业发展蜕变历程,受到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宜春市委书记颜赣辉介绍,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从2009年起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上游锂矿采选、碳酸锂生产,中游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电池制造,下游新能源汽车生产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宜春“亚洲锂都”名片日益明亮。

近年来,宜春大力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紧紧围绕锂电新能源、中医药、电子信息、机电等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锂电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持续50%以上;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夯实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宜春素有“农业上郡,赣中粮仓”之称。宜春大力推进百万亩中药材种植、百万亩富硒农产品基地“双百计划”,率先在全省实现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全覆盖,促进农业接二连三,逐步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作为全国“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试点市,宜春重点围绕医药产业、医疗服务、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养生养老、健康管理六大领域发展“生态+大健康”产业,力争到2020年“生态+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

目前,宜春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3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7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4.64%。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