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铜科技:独辟“硒”径 永不止步

2019年08月15日 8:15 2211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其他稀有金属   作者:

5N硒研发试验

5N硒研发试验

硒业分公司厂房

硒业分公司厂房

“6月23日,云铜科技实验提炼的3公斤5N(99.99966%)硒实现了上市销售。”简短的一句话新闻,却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3公斤,量很少”,但意义却非同寻常,标志着该公司5N硒新产品具备了进入中试的基本条件。

硒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为两种: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一般指亚硒酸钠和硒酸钠,主要从金属矿藏的副产品中获得;后者是硒通过生物转化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以硒蛋氨酸的形式存在。

5N及以上的硒为高纯硒,特别是到7N硒,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提炼技术属世界级难题,目前仅美国、日本能连续生产,但提取技术严密封锁;二是属战略物资,主要应用于高端医疗、国防军工,更可广泛用于大健康产业。其特殊的用途与提炼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高纯硒在全球市场稳居“奢侈品”地位。因此,高纯硒的提取技术备受国内外同行关注。

2019年6月21日,该公司在硒的高纯化上实现重大突破,其纯度已达99.99972%,距离1月22日提取出总品位大于99.9995%的高纯硒,仅过去了5个多月的时间。但距该公司从阳极泥中提炼出粗硒产品,已经整整17年了。17年,呱呱坠地的婴儿已成长为翩翩少年;17年,是该公司5N硒走出“01”原始创新的距离;17年,是一个业界“小弟”走向国内行业排头兵的距离。

中铝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铜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建平寄语该公司:“云铜科技是块宝”“要站在科技兴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风口,张开科技的翅膀飞起来”。

中国铜业党委副书记、总裁许波在调研该公司时给了大家极大的慰藉:“科研很重要,但是急不来,它需要时间潜心突破。”

“云铜科技要突出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研制5N硒,更要向研制国际领先水平的7N硒目标迈进。”7月31日,云铜科技原董事长、5N硒项目研究组组长王冲在该公司实验室这样鼓励研发团队。

面对阶段性的胜利,该公司总经理赵群非常冷静:“万里长征仅仅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5N硒中试和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出路在哪里

云铜科技在硒研发这条路上一路拼杀过来,可谓是摸爬滚打,愈挫愈勇。

从2002年9月开始,该公司针对铜冶炼过程中产出的富硒渣,开发出真空硒提纯及产业化开发技术,实现硒的有效回收利用。其真空硒提纯及产业化开发技术,获国家“第十五届发明展览会银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7年12月,云铜科技硒业分公司搬迁到富民厂区后,云铜科技与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的“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化基地”正式亮相,年近90高龄的戴永年院士亲赴现场揭牌。校企合作,促进了硒生产的技术进步和装备升级,生产能耗和维护费用不断降低。此时,云铜科技以年产300吨98%粗硒的规模,跃居全国硒产量第一,小日子“有滋有味”。

但该公司领导班子敏锐意识到,仅仅提炼98%的粗硒,经济效益不高,行业门槛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终将难逃出局命运。

出路在哪里?是按部就班继续走低端产品的老路,还是独辟“硒”径,走一条新产品研发但注定会高处不胜寒的新路?云铜科技人在思索。

思路决定出路

2018年10月18日,时任云铜科技董事长王冲与公司党政班子经过前期充分的研判,决定成立5N硒项目研究组和项目部,通过“党组织带党员创效、党员带群众创新”这个党建抓手,对硒进行高纯产品开发,迈出了向“高、精、尖”硒产品进发的关键一步。

说干就干。2018年10月19日,研发团队迅速到位投入工作,开展工艺设计、建立洁净试验室、试验设备配置选型。实验的设备买不到,就自己设计、自己跑市场买材料动手制作;做实验对实验室的要求很高,大家因地制宜,比选、采购设备、安装、调试,一天也不敢耽误,终于在2018年底建成了可供小试的试验室。

产品研发没有坦途可走。“在实验之初,反反复复地实验,换来的却是反反复复的失败。研发人员要快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总结教训,再投入下一次的实验,容不得驻足停留,时间不等人啊!”项目负责人白松感慨地说。

研发团队针对三种不同原料进行工艺路线验证试验,选择确定最终工艺路线及相关工艺参数。在使用熔硒法得到99.9%的高纯硒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克服硒、碲分离的技术性难题,一个样品检测14个杂质,通过600多个样品实验分析,终于研制出99.99966%的高纯硒。虽然个别杂质元素未达到YS/T816-2012行业标准,但这个数字让研发人员看到了一线曙光。针对个别杂质未达到行业标准的情况,他们对操作细节及设备做了进一步优化改进。

2019年2月21日,云南省有色金属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站传来好消息,送检的小试高纯硒样品(100g),分析结果达到YS/T816-2012行业标准。这样的结果无疑给团队增添了信心,他们随即投入扩大试验。

2019年5月23日,研发团队投入到紧张的5N硒中试(1~3公斤级)试验,由于有小试的基础,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于2019年6月23日制备出3公斤5N硒并顺利送到客户手中。消息令人振奋,沿着这条“硒”望之路,云铜科技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我们现在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东北大学博士出身的赵群对下一步工作了然于心。

创新路上永不止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中铝集团推进“4+4+4”战略、中国铜业实施“123556”发展规划的背景下,云铜科技管理团队制定了“一核两翼”的发展战略。其中,资源综合回收、提纯就是该公司战略部署的重中之重。

一位研发队员透露了藏在大家心中的“云铜科技梦”:把云铜科技的高纯硒打造为一张国家名片!

不忘初心担使命。研发团队克服困难,在各种实验条件制约的情况下,充分发扬“三个不相信”精神,赵群负责项目整体设计与推进;白松负责项目实施;商仕杰负责工艺实验、设备设计;许帅负责现场操作;冯俊华负责分析检验,各司其责,一头扎进研发探索中。思路上有分歧,实验过程有争论,但无论分歧再大、争论再激烈,一个共同梦想把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

“5+2”“白+黑”自不必说,枯燥、乏味、失败更是伴随着每天的实验,在没有现成的资料可参考,也没有可供对照的参数,更没有专家建议指导,甚至在连索引都无法找到的条件下,研发团队完全凭借经验和千万次的实验, 秉承“成功总是在千万次的重复与失败之后”的信念,科技工作者一路行进在探索的路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10个月的探索,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科研任务。当5N硒获得CMA认定的时候,研发团队的每一位队员,瞬间把所有艰辛与挫折都化作激动的泪水。

短暂的兴奋后,他们擦擦额头的汗水,又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发。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