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共鸣

2018年10月13日 16:1 244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领航新征程-十九大

原标题:《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共鸣

33岁的邹火明,自从去年当选为村支书后,深深体会到村里“上至瓦房,下至茅房”都关村干部的事。

正在央视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让他心潮澎湃。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即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总书记用‘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提醒党员干部时刻想着人民。他当过支部书记,深知基层的实际和困难,鞭策我们不栽盆景、不搭风景,要为民做好事,办实事。”

一年多来,作为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凤凰镇上水田村党支部书记,邹火明和村委带领乡亲盘活丢荒的土地资源,为村民平均增收4000元,挖掘传统酿酒手工艺,打造特色品牌产业,年营业收入约100万元。

“我决心在带领村民致富路上,不落下一个乡亲。”他说。

节目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则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个角度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武振说,对总书记用典进行追根溯源,对其现实意义进行深入解读,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智慧启迪、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袁武振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级党和政府应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保、住房、食药安全、环保等问题入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节目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从崇德、明德、修德三个维度,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

北京市西城区老墙根社区党委书记高红英,从事社区工作13年。她说,看完这一集很有共鸣——社区是反映居民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的重要渠道,社区治理和国家治理一样,都要以德服人。“社区党委班子是社区的领头雁,首先要有‘德’。正人先正己。”

近几年,胡同里流动人口增多,居民养犬数量上升,卫生问题日益明显。一段时间,高红英带着社区工作者每天扛着扫帚铁锹走街串巷清理垃圾,后来不少居民也参与进来,慢慢形成了一支社区环境志愿服务队。

受此启发,高红英着手挖掘社区中“德才兼备”的能人,开展社区活动,探索社区共同治理。“以德服人,居民们的心齐了,奉献更多了。”她说。

节目第四集《国之本在家》从家庭、家教、家风三个层次,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的重视。

山东省科学院副研究员孟光范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他说,看完这一集感触颇深——正是家庭、父母赋予了自己人生的底色。“我出生在山东泰安的农村,挨着孔孟故里,靠知识改变命运是从父母言传身教中得来的人生经验。”

36岁的孟光范,正在把父母给予他的宽厚、耿直、谦逊的品格,传递给下一代。“在我们小家里,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两口子首先做到。”

孟光范认为,良好的家风、和谐美满的家庭以及对后代的正确引导同样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每一个家庭去发扬和践行。“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一个父亲,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但也很有信心,从我做起把良好的家风传下去。”

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供电部门的特色读书活动中,《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被列为近期的学习重点。

“这样的解读形式非常好,专家的讲述也很接地气,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国家电网嘉鱼县供电公司茶庵供电所主任程和平说,“总书记用典,无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阐述,还是对于立德、家风建设的要求,都给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白瀛、壮锦、许祖华、张超、萧海川、梁建强)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