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所力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行业标准

2018年07月02日 14:40 459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交易所   作者:

  近年来,“两化融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陆续出台,为推动原材料工业大宗商品物流信息化发展,壮大专业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业,加强信息技术和传统工业深度融合提供了难得的政策契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相对于我国先进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工艺和设备,产业链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行业数据独立分散、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偏低,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障碍。《编码标准》的发布,对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乃至国家战略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期货市场虽然是一个定价市场,但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密不可分,产业链各环节都存在行业数据独立分散、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偏低的问题,有着改进的强烈呼声。本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发展大局的宗旨,为顺应市场标准化的呼声,在充分研讨、反复论证基础上,上期所联合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率先于2012年起先后启动了两期“推进自动识别技术在有色金属交割仓库和注册生产企业试点应用”项目。通过试点实践、评估论证、完善提升,最终形成了行业广泛认可的《编码标准》,标准草案也在试点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验证。

据悉,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展开:在2012~2014年第一阶段(标准设计和试点应用),上期所牵头组织4家期货交割仓库和10多家生产企业,共同开展“推进自动识别技术在有色金属交割仓库和注册生产企业试点应用”一期项目,初步提出了《编码标准》草案;在2015~2016年第二阶段(标准报批与应用研究),上期所牵头组织了“推进自动识别技术在有色金属交割仓库和注册生产企业试点应用”二期项目,同时多次组织标准研讨,完成了《编码标准》的送审报批工作,标准草案在二期试点应用过程中得到验证和优化;在2017年至今第三阶段(标准宣贯和标准应用拓展),上期所积极配合工信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做好标准的最后审批、下发以及标准宣贯工作,同时委托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宇朋信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行业物流关键数据、质保书标准化研究,尝试性的建立了一个涵盖企业、仓库、交易所3大用户的《基于标准化物流数据的期货物流预报测试应用系统》,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操作功能的可追溯综合物流闭环。

历时6年,在上期所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在相关部委、协会、机构、产业链企业的全力支持下,《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行业标准于2018年5月8日由工信部正式发布,并定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实施。行业标准的正式发布实施,凝聚了相关机构、产业链企业的辛苦努力,也体现了上期所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正在有效提升。

在本次《编码标准》的研制过程中,上期所及其相关参与单位克服了跨行业(生产、仓储物流、期货交割行业),跨品种(六大有色品种),跨产业各种需求与条码技术融合的多重困难,在标准中充分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标准的通用性和唯一性:该标准能够同时兼顾6大有色金属冶炼产品(铜、铝、锌、铅、锡、镍),同时也赋予不同子行业、相关企业副产品(贵金属、铝合金等)一定可扩展应用空间;二是标准的前瞻性:该标准将统一编码分为统一行业编码和通用GS1编码两种代码结构。前者国内企业相对容易接受,便于上马,后者反映了国际上的应用情况,有一定的前瞻性。两种编码结构可供企业自由选择;三是标准对条码形式、标识体现方式预留了可选择空间。

行业相关人士评论称,《编码标准》行业标准站在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应用和期货交割管理的高度,充分借鉴国际标准,对有色金属冶炼产品进行科学的唯一身份标识,无论是冶炼企业的生产下线入库、装车发运;仓储企业的入库出库、库存管理;交易所的仓库盘查、定置式管理;下游终端用户的提货验货、重熔再造等过程,都可以通过统一编码和标识的纽带、以自动识别技术为手段,全面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供应链各环节都能共享到统一编码和标识所承载的企业产品、数量质量、物流仓储、期货交割等信息。行业标准具有国际先进性、国内开创性和行业示范性,未来具有巨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上期所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上期所将继续加强与行业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做好对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夯实行业信息化基础,提升行业供应链效率,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