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贸易新政策下的中国铟市场

2017年09月25日 8:25 11342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铟铋锗   作者:

2017年已过去半年有余,铟价仍在低位徘徊,看似平静的市场也在点滴间变化。2017年环保政策升级,新一轮环保督察启动,环境保护在新《环保法》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2017年贸易政策调整,我国铟出口配额取消实施,海外市场将充满变数。我们通过观察环保、贸易新政重新审视中国铟市场。

环保政策加码是大势所趋

自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启动以来,现已覆盖22个省(市、自治区),据环保部原部长陈吉宁透露,2017年将实现31个省份全覆盖。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部署,今后每两年要对全国所有省市区督察一遍,并将适时组织开展督察“回头看”,防止环境污染“死灰复燃”。

而新华社一篇名为《环保管控不能“一刀切”》的文章引发业内激烈讨论。与市场预期不同,铟行业讨论的焦点不在于“一刀切”的能否,而在于“一刀切”的系统方式保障。2010年以来,主要有色金属周期性震荡,小金属暴涨暴跌,有色企业顶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加大环保投入,越来越多企业实现工业用水“零排放”,越来越多企业升级为园林式厂区。企业最需要的是公平稳定的竞争环境。环保政策不能有失公允,不能切私不切公,不能切此地略彼地;环保政策不能摇摆,不能今切明不切,也不能今不切明切,更不能今天按要求升级不切了,明天又有新要求还得切。如果环保治理是一台手术,它的成功需要精干的主刀医生、科学的医疗理论、先进的医疗设备,需要整个系统的保障。

无论如何,市场要对环保政策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认知,那就是“史上最严,未来最松”。从新《环保法》“环保入刑”开始,到一系列环保政策密集出台,政策决心令人生畏。环保红线不再是一条弹性线,而是一条高压线。说到未来,企业现在所处的环保政策环境可谓是最宽松的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2017年继续推进,《环保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开征,更多政策制修订中,环保政策正在逐年加码。

在环保政策加码的趋势下,粗铟生产将大型化。只有将环保成本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上,价格上才会更有竞争力,这一点上铅锌企业伴生精铟产品已占据先机。环保政策加码更深远的影响是推动铟行业生产集中度的提升。

2017年,环保政策加码对铟行业的影响从增加成本渗透到影响供应。今年,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7省市。其中湖南2016年精铟产量位列全国第一,也是粗铟加工枢纽。督察对于铟供应的影响主要在于粗铟产量下降,除了湖南当地粗铟供应减少,江西、广西、云南也在前两次督查中关停多家粗铟企业。这使得国内上半年粗铟供应总体偏紧,也是支撑铟价的主要原因。

配额取消有利于长远出口

2017年,中国铟贸易政策出现重大调整。自2017年1月1日起,中国对铟及铟制品从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调整为出口许可证管理,即取消出口配额总量限制。中国对铟及铟制品出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自2007年6月18日起开始,此后每年铟配额总量均在231吨~239吨之间。

回顾此项贸易政策调整过程,时间突然,结果必然。早在2016年初,国内铟行业就着手应对国外针对铟等出口配额产品的磋商。参照以往案例,配额取消难以避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铟铋锗分会当即向会员单位发出提示。意外的是,从国外提出贸易磋商请求到配额取消仅1年时间,令国内铟行业稍感突然,但已有心理准备。2016年10月30日,商务部公告2016年第60号《公布2017年工业品和农产品出口配额总量》显示,铟及铟制品从2017年工业品和农产品出口配额总量名单中消失,这标志着中国铟出口总量配额取消。2016年12月30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告2016年第86号《公布2017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显示,铟及铟制品正式被归为出口许可证管理的货物。未改变的是,根据商务部公告2016年第91号《公布2017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分级发证目录》,铟及铟制品出口许可证继续由商务部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签发。

中国铟出口配额总量管理取消属于政策放宽。参考分级发证目录中同类型货物申领经验,生产及流动企业无论大小申领均较为容易,因此,铟及铟制品出口许可证申领也相对宽松。而配额放开后,铟出口并未增加,2017年1~5月我国累计出口仅为58.4吨,同比减少24.3%。其表面原因是出口政策刚刚调整,新申请企业仍在准备材料和申请过程中,同时新品牌进入下游用户的供应链需要时间,更本质原因是国外用户去年完成了部分库存重建,在铟价上行存在明显库存压制作用的情况下,国外并不急于采购。由于国外铟需求只是阶段性受到抑制,配额取消对出口贸易的潜在影响犹在。由于出口企业增多,多方报价有可能造成价格波动,出口贸易企业将面临洗牌,出口秩序面临重建。从长期看,配额取消将促进我国铟出口增加,有利于降低国内库存。

基本面向好进入健康区域

在市场看来,环保新政属利多因素,贸易新政现阶段表现中性。基本面继续向好,分析甚至认为供求已接近平衡区域。

供应方面,2017年上半年我国精铟继续减产,减产主力由综合回收企业转向原生铟冶炼企业。株冶集团、云铜锌业、华锡集团、蒙自矿冶等几大原生铟冶炼厂今年开始不同程度减产,综合回收企业产量普遍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减少。精铟减产的最主要原因是价格低迷、环保成本上升。源头上,由于精矿中铟不计价,采选企业减少了富铟资源的供应。富集端,由于环保要求提升,部分粗铟厂永久关闭。精炼端,企业又出现了管理波动、主金属减产等情况。据此预计2017年全年国内精铟产量将减少5.9%。

需求方面,上半年国内精铟需求稳中有增。ITO靶材用铟少量增加:中低端靶材用铟量略增,价格较上年则有所回落;高端靶材用铟尚未放量,但通过实验认证企业数量增加,相关靶材厂商开始为批量供应寻找更多的精铟供应商。低熔点合金和半导体领域用铟量稳定,其采购特征表现为“少量多次”,包括靶材领域用户,精铟库存水平偏低。国内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多处于建设期,新增绵阳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该项目计划中的CIGS产能2.1GW;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增加,对于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推广将起到示范作用。预计2017年国内用铟量约为11吨,增幅约为8.6%。

贸易方面,前5月我国精铟净出口不增反降。1~5月我国累计进口金属铟产品43128千克,同比减少12.1%;此期间出口量为58428千克,同比减少24.3%。前5月净出口为15300千克,同比减少45.5%。2017年,国内价格水平高于国外,因此净出口量减少并不意外。

供求平衡方面,在现有口径下预计2017年供应过剩量为196吨,较上年减少12.1%。实际上,铟的化合物出口以及其他形式出口数量已非常可观,因此笔者认为国内精铟供求平衡即将进入健康区域。

然而,在基本面向好的情况下,铟价持续低位运行。2017年上半年,国内现货精铟均价为1338元/千克,半年同比下降8.6%,半年环比上涨9.0%。6月精铟最新价为1250元~1300元/千克,为年内新低,仅比去年创下的14年来低位高100美元/千克。目前,市场最大的压制作用来自现有库存。国内约4000吨库存导致行业外资金不敢进入,铟价超跌局面难以改善。

电子盘补充资金流动性

铟价的每次趋势性上涨都需要借助外围资金,只有更多的资金进入才能推动价值回归。铟价已处于大规模应用以来的低位,投资价值深受关注。外围资金迟迟没有大规模进入的主要原因是“泛亚库存”尚未落地,市场存在重大利空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现货电子盘成为补充资金流动性的主要途径。

外围资金虽然以观望为主,但是试探性进入已经开始。上半年,个人投资者利用闲置资金采购精铟增多。个人投资者多为非铟行业专业人士,采购渠道不难获得,而销售变现渠道难以把控。因此,个人投资者多选择电子盘交割品牌,以便增加一个便捷可靠的变现渠道,先导、科能、五鑫、鸿亿龙、凯迪、锦源等无锡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交易品牌厂家更受青睐。

电子盘窄幅震荡,总体走势平稳。无锡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铟价指数上半年最高触及1430元/千克,最低下探至1220元/千克,现货价格摆动幅度也仅为200元/千克上下。上半年铟合约交割量为18.8吨,略高于上年同期的18.0吨。电子盘正反映了现货市场低位徘徊的现状。

铟价突围不会遥远

中国铟市场对环保、贸易新政有期盼,也有担忧。铟价低位令其投资价值受到关注,但利空出尽前难获大规模抄底。业内继续依托无锡盘活跃市场,补充资金流动性。总体来看,基本面继续向好,但库存压制作用突出,以至于铟价上下两难,然而铟价突围的一天不会遥远。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