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突遇政策窗口期的中国铝工业

2017年07月20日 11:5 169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专访报道   作者:


    7月18日,由中国铝业公司、励展博览集团协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国际铝协、日本铝协支持,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主办的2017年中国国际铝加工论坛在上海召开。当前,中国铝加工行业仍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提升铝的应用水平,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仍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铝加工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次论坛主要关注铝在各个重点领域的应用发展,同时分析中国铝加工产业的发展形势,分享国外铝加工产业发展经验,从铝加工产业环境分析、铝合金材料研发探索、新材料应用前景展望、铝材市场与贸易研判等方面深入研讨和交流。
    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中国铝业公司董事长葛红林,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余薇,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处长李勰,国际铝业协会秘书长罗恩·耐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丁学全、文献军,党委副书记范顺科,山东省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玉斌,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士平,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春明,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张岚等出席论坛。文献军主持开幕式。
    陈全训在开幕式上致辞。
    陈全训:推动世界铝加工工业包容共赢发展
    中国是世界铝加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铝加工材产量和消费量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国铝加工材产量5796万吨,同比增长9.7%,今年前5个月,产量2343万吨,同比增长8.3%。面对经济新常态,中国铝加工产量增速下来了,但品种、品牌、质量、服务在不断提升,消费领域在不断扩大,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不断增强。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过程中,中国铝加工工业出现了很多新的积极变化。
    一是,铝加工企业与上游原料供应和下游消费应用的结合更加紧密,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融合机制。
    二是随着铝加工企业研发能力的逐渐增强与产品质量的提升,促进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轻量化,不仅传统压铸铝合金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进一步扩大,而且覆盖件也拉开了采用国产铝材的序幕。
    三是中铝东轻大飞机机翼中厚板铝材试制成功,开始启动试航认证程序,南山集团中厚板公司也成功获得波音公司工程认证,顺利进入波音公司全球供应商名单。
    四是铝-空电池研发与产业化取得较快进展,纳米陶瓷铝开发军民融合的步伐在加快。
    五是以建筑模板为代表的“以铝代钢”“以铝节木”,不仅扩大了铝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大量应用,而且开启了消费应用服务新模式,铝建筑模板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3%左右,快速提升到目前的15%以上。
    六是铝制家具也逐渐成为消费新亮点,目前国内有200多家铝加工企业进入了铝制家具的生产服务行业。
    七是“互联网+”创造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增长动能,为铝加工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骨干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大众喜爱的共享单车,也凭借互联网技术,拓展了铝材应用新空间。
    在中国铝加工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转型的同时,形势严峻的一面,也丝毫不容忽视。
    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影响了全球铝加工工业的发展,延缓了需求增长的步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铝加工产品的应用,增添了难度。
    二是西方国家强调实体经济回归,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增加,个别国家甚至以安全为由,频繁针对中国铝加工产业乃至整个铝产业,展开相关听证调查,提起“双反”诉讼。
    三是中国中小铝加工企业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激烈,缺乏品牌影响力,订单不饱满,开工率不高。
    四是创新驱动总体基础偏弱,满足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不足;即使是大型骨干铝加工企业,提供铝材应用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也亟待加强。
    因此,中国国内的铝加工企业,要充分认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形势,从自身做起,把自己的事做好。既要持之以恒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创新能力,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又要坚持不懈强化精细管理,注重品牌建设,提升竞争软实力。既要注重量大面广的产品应用拓展,又要注重差异化发展策略,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突出自己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的“精、专、特、新”,避免在同质化的路上低效恶性竞争。既要主动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沟通,争取相互理解与支持,实现合作互利共赢,又要主动加强与终端消费领域的深度融合,迎合下游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需求,不断提高铝材应用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就全球铝加工产业这个大家庭而言,我们希望建立良好的协商机制,建立一个高效、开放、合作、包容的市场,大家共同努力消除贸易壁垒,不断提升国际化自由贸易的水平。无论如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铝加工材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中国的全面参与,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市场,试图排斥中国的铝加工材产品,必将导致“一损俱损”,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中国铝加工产业也是一个开放的产业,中国铝加工产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支持,世界铝加工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支撑。希望大家充分利用“中国国际铝加工论坛”这个平台,深入研讨,广泛交流,分享经验,相互借鉴,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在促进中国铝加工工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同时,推动世界铝加工工业包容共赢发展。
    葛红林致辞。
    葛红林:从顶层设计,让不同材料发挥集成作用
    中铝公司除了铝板块之外,还有铜板块、稀有稀土、国际工程、金融资本等产业,今年1~6月,得益于国内外经济发展和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集团公司实现收入1530亿元,同比增加53%。同时,铝板块加快了转型升级,初步实现从氧化铝、铝锭生产大户向世界高端铝材大户的转变,今年,铝合金材有望突破300万吨。科技创新正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从点的突破转向整体能力的提升。今年元旦,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里提到的七件大事,其中“中国天眼”、“悟空”、“墨子”、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等五项都有着中铝公司的铝合金。
    2012年,陈会长亲自组织召开了全国“促进铝应用高层论坛”,马凯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以及苗圩部长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铝行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马凯副总理明确指出:“铝材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和高端先进制造业的加快发展,高端铝材、铝合金材料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5年来铝应用的突飞猛进,充分验证了马凯副总理的高瞻远嘱。
    众所周知,在过去军工发展的历程中,有着一代装备,一代材料的说法,言下之意,是装备引领材料。我认为,随着中国铝合金产业的做强做优做大,未来,在受到更多领域的应用欢迎的同时,还将起着引领更多产业发展的作用,呈现材料引领产品的趋势。未来,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以铝代钢”,否则眼光就窄小了,作为也不会太大,汽车轻量化绝不是用几块铝板替代钢板,或者是全部淘汰钢板,而是要从顶层设计,让不同材料发挥集成作用。
    从铝材到铝合金材的发展,从过去建筑行业的应用到当今应用和引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我认为,铝加工要自我加压,使性能上去,服务上去,价格下来。尤其要依靠科技进步,再造生产流程,向合金化转型,向连续化升级,向规模化发展,涌现出更多短流程、紧凑型的现代化铝合金企业。我的愿景是,精准冶炼、连续铸造、无头轧制、连续处理、一气呵成,一厂干成,过去钢铁行业干成了,我想铝合金行业也一定能干成。老流程不能再上了,否则不会有好日子的。
    余薇在论坛致辞。
    余薇:中国铝工业企业应当继续坚持创新引领
    近年来,中国铝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材料不断涌现,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消费强度持续提高,在《中国制造2025》政策引领下,我国铝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已经建立了技术装备先进、产业链完整、品种齐全的铝工业体系,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有力支撑。
    中国人均铝消费量为22公斤,人均铝存量为120公斤,与发达国家的人均32公斤相比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铝的消费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和市场潜力,同时随着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一些新的增长点将会不断出现,将会形成新的需求牵引。
    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的“新常态”。铝工业的发展应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益。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消费需求动能不足的情况下,中国铝工业企业应当继续坚持创新引领,加速传统产品的改造升级,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培育发展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发展发挥带动和促进作用。
    今后一段时期,工信部的工作重点,一是大力推动上下游合作机制和联合技术攻关,促进有效供给与消费水平提升,进一步扩大铝在高端装备、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为全社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是规范行业管理,通过法制化、市场化的手段,从产品质量、工艺装备、能耗、环保、安全等方面对企业提出明确要求,引导铝行业技术进步,同时,通过发挥市场倒逼机制,辅以必要的经济和行政手段,做好政策引导,加强执法力度,营造公平的竞争市场环境;
    三是依据《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积极推动行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等长效机制建设,推动铝加工行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罗恩·耐普致辞。
    罗恩·耐普:俄铝复产,世界铝工业格局会生变吗?
    我和协会副秘书长白可先生,很高兴能再次来到上海参与2017年中国国际铝加工论坛。这是我们行业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接收创新,强化国际合作,共同促进铝的应用。
    CNIA和IAI之间的谅解备忘录(MoU)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它定义了合作和信息交流的框架,沿着铝的价值链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激发经济活动。不断增长的铝产品需求使我们看到了行业的持续发展。中国的铝消费涨势良好,中东,印度和墨西哥也是如此。同时,铝材应用于交通运输的优势非常显著,车身减重直接减少能耗,可提升环境效益。
    目前,中国,欧洲,日本和北美的铝产品在交通领域中的创新应用可以在其他国家进行推广。我们必须在更广阔的全球网络范围内复制这样的市场增长点。
    我们将继续面临全球性的挑战。过去四十年的自由化市场,让一些生产商经历了困境,但也成就了铝工业的全球性持续增长目前,由于我们行业自身产品的竞争性,形势可能产生逆转。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332调查,自去年起开启了新一轮的铝贸易辩论。
    今年开始,美国新政府全面采取更强有力的贸易保护,并进一步调查铝进口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既第232号调查。中国已经成为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焦点,被单独指出其行为导致许多美国本土电解铝厂关闭,并威胁到半成品加工和下游生产。但这些电解铝厂大都或老旧,或小型,或效率低下,或者是集合了以上这三个因素。但在某些情况下,当地具体的因素,诸如下游设施配备等,为其持续生产提供了积极的条件。
    全球铝电解单位能耗自1980年以来降幅超15%。全球范围内,生产1公斤铝的平均交流电能耗从1980年的17千瓦时左右下降到2016年的近14千瓦时。中国铝行业的现代化及其不断改进,改善了平均能耗。欧洲和北美生产1公斤铝的单元能耗仍然高于15千瓦时,而中国则为13.6千瓦时。
    最近,美国铝业协会、加拿大铝业协会和欧洲铝业协会要求召开全球铝过多产能论坛,支持美国政府的第232号铝调查,要求对中国铝行业产能过剩采取行动,指出这一现状对市场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力。综合来看,北美和西欧地区占全球原铝产量的13%,占全球原铝消费的21%。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造成了450万吨原铝市场缺口。顶着450万吨原铝缺口而要求召开过多产能论坛,这是个不寻常的行为。
    如何定义“过多的产能”是非常困难的。现代化新产能替代竞争力较弱的产能是正常的市场形势吗? 这种替代可以发生在国家和全球两个层面上。
    在过去几天内,俄铝公司已经宣布恢复Taishet电解铝厂的建设,Boguchansk的产能力将在2018年翻一番。这些项目在未来4年内将使全球产能增加近60万吨。此外,俄铝Khakas电解铝厂可能升级,巴林铝业的新产能以及中国的新产能,这都是我们行业内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的一部分。公司需要不断满足市场环境,并将新的现代竞争力和高效能力引入市场。
    从2007年到2016年的原铝生产变化看,我们发现了许多区域变化的两个走势:中国产量增长253%,中东增长280%,亚洲(不含中国)增长215%。 与之相对应的是,北美产量下降29%,拉丁美洲(南美)下降46%,欧洲下降9%。
    我们也看到国家和区域原铝市场的供需平衡差异,一些市场赤字达50%以上,而某些则有大幅盈余。
    供应缺口很大的国家包括日本、英国和美国;原铝有盈余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冰岛、挪威、海湾国家、南非、莫桑比克以及俄罗斯。中国的市场供需接近平衡。
    某种商品的生产,在正常的全球条件下,由于资源的不同,行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一些国家会出现生产盈余,而一些国家出现供给不足是预见的。
    西欧,北美和亚洲地区(不包括中国)的供应缺口均超过200万吨。 另一方面,东欧、中东地区则有200万吨的盈余。
    如果一个行业在增长的同时,将会面临地区或全球层面上的结构性变革,那么市场和行业朝着新模式调整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产能过剩(或者可能过多的生产)。
    如何最好地应对“产能过剩”? 首先,需求增加,产品创新,新应用和新兴市场(受价格和最终使用鼓励的需求方);其次,监管(包括环境控制),取缔能力不佳的产能;第三是政府政策,以遏制经济中投资资金的浪费;第四,依靠市场力量,关闭高成本,无竞争力和低效率的设施
    让我们试着避免阻碍经济增长,以及抑制发展和进步的贸易壁垒!
    保护主义有可能会将负担转移到下游产业,对价值链其他部分造成负面影响。下游产业通常会雇佣更多的人,其生存和繁荣取决于可靠、有竞争力的物料投入,比如铝。
    因此,针对投资过多,首选的解决方案是增加需求,完善国家行业政策和市场信号,加快调整进程。
    投资现代技术带来的经济优势显而易见。中国铝行业已通过诸如投资现代技术的方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投资不足则会给竞争力带来长期影响,当厂房设备临近淘汰时,制造能力将大大下降。
    我们见证了中国近年来非常成功的市场开拓,加工行业在CNIA的支持下,依靠创新动力,不断开发市场新机遇。我们必须继续在国内外建立行业,为自身产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就创新应用投资研发。
    曹玉斌致辞。
    曹玉斌:坚持量质并举、集群发展、创新引领
    滨州铝产业起步于2001年,十多年的时间,迅速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形成了以魏桥集团为龙头,以创新集团、盟威集团、渤海活塞等骨干企业为支撑的涉铝产业集群,滨州也由此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铝业生产基地。根据国内外铝产业发展走势,立足良好的铝产业基础,滨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打造“5000亿级高端铝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
    滨州铝产业坚持量质并举。氧化铝境内产能1400万吨,电解铝产能636万吨,各种铝型材加工能力达到700多万吨。2016年全市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700亿元,同比增长2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2.2%,实现税金占全市税收的四分之一,吸纳就业超过10万人,已经成为滨州市第一支柱产业。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高标准编制铝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引进上下游关联项目,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了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同时,2014年刚成立的滨州市铝行业协会迅速做大做强,已发展会员企业87家,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加强与国内外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去年开展了到上海、广东等一系列招商对接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滨州铝产业坚持集群发展。近年来,滨州铝产业逐步形成了邹平、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三大基地,辐射全市发展格局,彼此纵横关联,成为国内聚集度高、链条完整的铝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先后引进了北汽集团、中信戴卡、台湾六丰、中航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今年3月20日,魏桥集团铝深加工产业园又签约7个项目,总投资96亿元。魏桥创业集团实行热电联产,孤网闭环运行,采用铝水不落地、直运下游企业的高效模式,形成了“铝矿石-原铝-工业铝型材-铝精深加工制品”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魏桥创业集团放眼全球配置资源,投资10亿美元在印尼建设了年产400万吨氧化铝项目,投资7亿美元的几内亚项目,拥有22亿吨高品质铝矾土矿。
    滨州铝产业坚持创新引领。目前,全市铝行业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6家、市级6家。魏桥创业集团原铝生产全部采用400千安以上的大型阳极预焙电解槽,全球首条全系列600千安大型电解槽于2015年投产运行,单槽容量最大,单位能耗最低,吨铝投资最少,液态铝质量最好,自动化程度最高;生产的铝合金大扁锭达40吨,全球单块最重;与中航集团合资建立的航桥新材料,生产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锻造铝合金项目现在已投产。山东裕航与山东大学联合研制高端航空铝合金板材,出口美国波音公司。
    中国国际铝加工论坛已经连续举办15届,成为全球铝工业年度最具规模影响力的行业活动,为推动中国铝工业发展、促进国际铝工业合作,作出了引领贡献。滨州市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牢牢锁定打造“5000亿级高端铝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一手抓规模倍增,一手抓转型升级,推动铝产业快速规范健康发展。
    张岚致辞。
    张岚:扩大铝应用,让铝产品贴近百姓生活
    中国国际铝加工论坛和中国国际铝工业展已经携手走过13载,如今已经共同成长为中国铝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在中国乃至全球铝行业中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此,我谨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及各位企业代表表示由衷的感谢。
    近年来,铝材深加工在工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交通轻量化以及环保等需求的日益增加,铝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我国铝加工市场前景也愈发广阔。在这一行业背景下,2017年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得到了各界同仁的鼎力支持,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企业参展,预计展期三天也将迎来超过2万位国内外专业观众到场参观,将围绕铝在交通轻量化、包装、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的需求与应用,与行业同仁进行深入沟通与探讨。
    在国家政策推动、交通运输产业朝向节能环保和轻量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提升铝应用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中国铝加工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共同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扩大铝的应用,让铝产品贴近百姓生活也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方向,因此,2017年铝工业展览会与铝加工论坛再次携手,将重点探讨应用领域用铝的发展趋势,深入解读应用需求并分享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一手信息,从终端用户需求出发,探讨铝应用的新方向。两个活动的联动势必会让参会者获悉最新铝业动态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方针及行动方案。我相信,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引下,中国铝工业一定会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张现攀  摄)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