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话啤酒

2016年08月13日 10:50 940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文学杂谈   作者:

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近一段时间,各大超市里,货架上忽然间冒出了许多洋牌子啤酒。一律500毫升大听,花花绿绿的包装,有竞争力的价格。试着喝过几罐,口感不错,味道各有千秋。
这种略带苦味,泡沫丰富,香气浓郁,回味悠长的酒精饮品,说是上天给人类的恩赐一点都不过分。五六千年前,泡了水的大麦变成酒精饮料,整个醇化过程,实在有着太多机缘巧合。远古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一个粗心的祭司,将盛满大麦的陶罐忘在了某个角落,晚上天下起了大雨,这在干旱少雨,主要靠河水灌溉的两河流域实在难得,罐口刚好没有苫上任何东西,大麦被泡得面目全非。天晴后,微风把酵母菌又恰好吹到了罐子里,漫长的时间,合适的温度,罐子里的液体慢慢发酵,麦芽糖变成酒精……等祭司发现,喝上几口,不仅味道醇美,还飘然欲仙,那种感觉真是爽极了,这不是上帝的恩赐,还能是什么呢?
人们猜测,在两河流域开始成规模酿造这种饮料,一定与宗教活动有关,因为几乎所有关于相关的考古发现,都是在神庙附近。大量的发现表明,啤酒酿造历史要远早于面包制作技术,这彻底颠覆了人们最初关于“用剩余面包屑制作啤酒”的推测。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一块距今五千多年的楔形文字石板,上面画着一位丰满的女祭司,端着个大杯,文字破译后让人忍俊不止。“狮子一样的饮料,喝了像雄狮一样有力。”这大概是人类最早的广告吧。
或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及附近的人们没有想到,他们掌握的这种神奇饮料的酿制技术甚至推动了两河文明的进步。有资料显示,当年参加吉萨金字塔建造的古埃及工匠们每天可以获得一大罐,大约相当于今天四升啤酒的犒赏。在烈日炎炎的沙漠里,辛苦劳作一天的工匠们,能够暴饮四升啤酒是多么大的诱惑啊!
之后的考古发现更让人们惊叹不已。那部两千多年前的民法雏形,刻在黑色玄武石上的汉莫拉比法典,居然有一整节记载的是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证人们所喝啤酒的质量。比如:如果贩卖劣质啤酒或者兑水、以次充好,要被判处死刑,行刑方法就是把死刑犯溺死在他所贩卖的啤酒里。产品的质量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对于啤酒这类只有品尝后才能知道好坏的产品更是如此。十三世纪前后,日耳曼人通过《啤酒纯净法》,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部食品安全法,其中有这样的规定,啤酒只能用大麦、水、酵母和酒花四种原料,从而在法律上,使本地生产的啤酒在质量上得到保证。直至今天,稍细心点的人,在我们的超市里,拿到几罐价格不一的啤酒,对比一下原料表,参照十三世纪日耳曼人发布的啤酒纯净法中关于酿酒原料的描述,就不难发现,看似细微的配料差异,会让那些偷工减料者一目了然。
在随后的上千年中,啤酒酿造技术就这样在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两河流域迅速传播。然而,以古希腊文明继承者自居的罗马人对啤酒嗤之以鼻,认为那是“野蛮人”的饮料。文明的罗马人只喝葡萄酒,确切地说,是用玻璃杯以显示优雅。西罗马末期,喝啤酒的“野蛮人”受到了来自东方草原的匈奴人猛烈进攻,钢刀铁骑所向披靡,“野蛮人”不得不躲进西罗马人的地盘内躲避灾难。其中有一支叫做范都尔人(VANDALS)的部落,在罗马城内无所事事,想找些他们喝惯的啤酒爽一下,发现身边只有难以入口的葡萄酒,顿时怒火中烧,便以他们的方式向罗马人发泄不满,打架滋事,破坏公物。直到今天,英语中仍然把酒后滋事,打砸抢的闹事称作范都尔(VANDALISM)。带有“滋事基因”可能是看似彬彬有礼的欧洲球迷们几杯啤酒下肚就撒泼的原因之一吧。
随着技术进步,现代啤酒酿造得到飞速发展,人们开始采用不同方式,制造出口感各异的酒。窖藏啤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拉格啤酒(LAGER),属于低温度发酵的啤酒,起源于德国,最大的优点是酒不易变质,便于储运瓶装。我们今天喝到的,大多是这种啤酒。爱尔啤酒(ALE)源于英国,属于常温发酵。大量的酯类会产生出苹果、梨、凤梨、香蕉、梅子、李子等水果味。由于是常温发酵,往往带有微酸的口感。还有司陶特(STOUT)黑啤,这是由炒糊的大麦制成的啤酒,一般使用慢性发酵酵母酿造。这类啤酒有很多种:波罗的海波特(Baltic porter)、干司陶特(dry stout)、帝国司陶特(Imperial stout)等,有股奇特的苦味,适于口味偏重、酒瘾较大的人饮用。
1900年,俄国商人在哈尔滨开办了我国第一家啤酒厂,那时还没有“啤”字。后为了销售的便利,商家便把英文的“BEER”音译为“皮酒”。大概是“啤酒”有养肝益脾之功效,“皮酒”一度又被称为“脾酒”。据考证,“啤”字最早出现在1910年,是由青岛人发明的。
啤酒消费量巨大,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质量因原料投入多少大有关系,各国都对其发展严加管控。比如日本就很难发现朝日和札幌以外的其他品牌,保持适度垄断,由监管机构确保其质量。
货真价实、口味纯正、价格合理的进口啤酒悄然进入中国市场,从纯商业角度看,短期内一定是赔钱的。酒是极易上瘾的东西,一旦酒友们习惯了某口味,而义无反顾地放弃因为竞相杀价从而偷工减料的国产啤酒时,一切将悔之已晚。失去大量消费者后的明天该怎么办,也许是我们那些忙着拼价格以击垮对手的广大国内啤酒厂家们,该好好想一想了。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