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有色金属工业4.0版这场“持久战”
2016年07月07日 8:57 4640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铝相关资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产业规模包括产量、消费量、贸易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有色金属工业大国;技术装备水平总体上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实现成套出口,新材料研发生产基本保障了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优秀企业走出国门,成为推动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了一批重要的海外资源基地,实现了加工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输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吨铝电耗比国际水平低1000多千瓦时,铜、铅、锌冶炼综合能耗比2000年下降了80%、40%和20%,“三废”排放大幅减少,矿山“三率”指标不断改善,产业循环利用形成规模,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超过1000万吨,是2000年的17倍。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虽然是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大国,但仍不是产业强国。而要建设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我们还需面对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难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该如何发展?我国矿业行业普遍存在产业集中度不高问题,那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如何,在国际上的地位又怎样?“十三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该如何发展?要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强国阶段性目标,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行业的“元老”,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康义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中国有色工业该如何发展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眼光。在近日举行的2016全国有色金属采选冶实用技术与装备大会上,康义在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颇具参考意义的答案。今日本报7版推出《打好有色金属工业4.0版这场“持久战”——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康义》为您详细报道,敬请垂注。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该如何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强国阶段性目标,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在近日举办的2016全国有色金属采选冶实用技术与装备大会上,记者采访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康义。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行业的“元老”,康义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中国有色工业该如何发展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眼光。
中国矿业报:有色金属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新世纪以来发展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
康义: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世纪前11年,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时期。2013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和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但是,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科技进步明显,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正在迈向中高端水平。
1949年~2015年,我国的铜、铝、铅、锌、镍、锡、锑、镁、钛等9种主要有色金属产量累计达47781万吨,而仅2001年~2015年就达到39535万吨,占比高达82.7%。2000年,上述9种有色金属产量只有784万吨,到2015年达到5090万吨。2000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为2183亿元、175亿元、143亿元、170亿元和66亿元,而2015年则分别达到52473亿元、6719亿元、1307亿元、2732亿元、1510亿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5.5%、30.0%、19.7%、22.8%和26.2%。
中国矿业报: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呈现哪些特点?
康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呈现出以下6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发展速度由前10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为5156万吨,同比增长7.2%。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但投资结构优化。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718.8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采选业1182.2亿元,下降0.4%;冶炼业1804.7亿元,下降5.8%;加工业3732.9亿元,下降2.0%。民间投资5153.7亿元,同比下降5.3%。
三是进出口贸易总额增幅下降,但出口产品结构优化。2015年,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1307.1亿美元,同比下降26.2%。其中,进口额861.0亿美元,下降13.9%;出口额446.1亿美元,下降42.2%。2015年,进口铜精矿增加,其他铜产品进口下降;进口铝土矿持续回升,出口铝材增幅放缓。
四是主要品种价格在低位运行,行业经济效益下降。2015年,国有企业继续亏损,民营企业利润下降,国有企业盈亏相抵后仍亏损74.7亿元,亏损面达到44.4%;民营企业实现利润1323.3亿元,同比下降5.1%。矿山、冶炼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加工企业利润增幅回落。2015年,独立矿山企业实现利润236.3亿元,同比下降26.3%;冶炼企业实现利润193.0亿元,同比下降47.1%;加工企业实现利润1080.4亿元,同比增长2.5%。2015年,各金属品种实现利润情况为:铝企业实现利润540亿元,同比增长22.3%,所占比例为23.8%;铜企业实现利润475亿元,同比下降13.4%,所占比例为31.4%;铅锌企业实现利润178.5亿元,同比下降11.2%,所占比例为11.8%;钨钼企业实现利润54.3亿元,同比下降48.1%,所占比例为3.6%;稀土企业实现利润54.4亿元,同比下降5.4%,所占比例为3.6%;银企业实现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1.6%;镁企业实现利润12.2亿元,同比下降31.6%;锑企业实现利润0.9亿元,同比下降77.7%;镍钴企业亏损61.7亿元;锡企业亏损28.1亿元。
五是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了一大批共性、关键性技术,开发一批矿产资源勘查和高效采选技术,自主研发的大型高效采选设备取得新成果。高效强化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技术、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大型铝电解综合技术创世界领先水平。500KA超大型预焙槽在多家企业应用,世界首次采用600KA超大型槽已系列生产,属世界首创,国际领先。今年初,660KA超大型预焙电解槽系列已投产,生产良好。铜、铅锌等重金属冶炼技术取得重大创新。自主研发了旋浮铜冶炼、氧气底吹、氧气双底吹、双侧吹铜熔炼技术及平行射流铜电解精炼技术,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新工艺的技术指标超过国外先进水平,“三联炉”和“一炉三段”炼铅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湿法炼锌工艺和氧压、常压直接浸出技术已正常生产。成功突破低品位红土镍矿高压湿法冶炼技术难题,提升了中国在国家矿业开发技术上的地位。一批先进的铜、铝加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高性能电子铜带、箔以及精密铜合金管材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高精度铝合金板带、热连轧、冷链扎生产线,万吨以上大型挤压机以及以及多条中厚板高端铝材生产线相继投产,大飞机用高强、高韧铝材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资源总量迅速增加。
六是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按期完成了铜铅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新建产能全部使用了先进技术装备;电解铝自2005年在世界上率先淘汰了落后的自焙阳极电解生产工艺,近年来又在中东部关闭了扭亏无望的企业,新建铝厂全部采用大型预焙电解工艺;产业布局更趋市场化,电解铝产能向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新疆、内蒙古成为投资的热点地区;煤电铝及自备电-铝形式的电解铝企业比例上升,目前自备电厂的企业达70%以上;优化资源配置,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冶炼、化工一体化企业增多,加工企业向深加工和组(部)件及装备高端化方向发展。
七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5年,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比上年降低34千瓦时/吨铝,全年节电10.7亿千瓦时;铜冶炼综合能耗256千克标煤/吨,与上年基本持平;铅冶炼综合能耗400千克标煤/吨,同比减少30千克标煤/吨;锌冶炼综合能耗同比减少11千克标煤/吨。
八是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取得新进展。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充分利用国外矿山企业资金困难和矿产品低迷等有利时机,采取整体收购等形式,获取境外矿产资源,对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五矿资源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与嘉能可达成秘鲁邦可斯铜矿项目股权收购协议,交易对价58.5亿元美元,是我国金属矿业史上最大的境外收购。该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建铜矿项目,预计达产后前5年每年可生产铜精矿含铜量45万吨,成为全球前十大铁矿山生产商之一。2015年5月,紫金矿业集团成功并购刚果(金)卡莫阿铜矿(世界级超大级未开发铜矿,资源储量2416万吨),同年并购巴布亚新几内亚波格拉金矿(年产金15吨~16吨,资源储量300吨)。
中国矿业报:我国矿业行业普遍存在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那么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如何?在国际上的地位又怎样?
康义: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序中,中国企业入选100家,其中有色金属行业有7家入榜。中国五矿集团、中国铝业公司、山东魏桥产业集团和中国有色集团分别位列133位、227位、279位和398位,较上年分别上升了59位、46位、100位和84位。在世界十大精炼铜生产企业中,有江西铜业集团、铜陵有色集团、金川集团等3家企业。在世界十大铅锌生产企业中,有中国五矿有色、云南驰宏锌锗股份公司、深圳中金岭南和豫光金铅。在十大氧化铝生产企业中,中国有5家企业,电解铝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规模已达60万吨,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铜铝铅锌前10位企业产量占比有所提高,铜冶炼企业平均产量达30多万吨。电解铝企业由147家减少到60多家,平均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5年,中国精炼铜、电解铝、铅、锌产量分别为796万吨、3141万吨、435万吨和515万吨,占世界产量的35%、55%、43%和44%,消费量分别为985万吨、2950万吨、470万吨和650万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42%、53%、47%和47%。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中国矿业报:“十三五”时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该如何发展?
康义:“十三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依靠创新驱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向中高端发展,促进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2020年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阶段性目标。
一是推动创新驱动。坚持全面创新,人才为先,形成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同创新的局面,打造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新引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出重点,在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新材料、重大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力度,推动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成创新团队,主动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增加企业竞争力。
二是增强资源保障能力。立足国内,积极参与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增加资源储量。加大现有矿山新一轮找矿投资力度,延长矿山寿命。加大再生金属回收与利用,推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再生有色金属工业园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个规则,并购与重组境外矿山企业,增强境外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三是促进绿色发展。重点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尾矿砂和废渣的综合利用,有害重金属污染防治,氧化铝生产的赤泥综合利用,铝电解槽内衬无害化处理,进一步降低重点有色金属冶炼综合能耗和综合电耗,做好有害烟气的综合回收利用和减排工作。
四是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是有色金属工业创新发展的最佳选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工业互联网+有色金属工业”。铝电解生产可以作为“两化”融合发展的试点,先行一步,在现有大型预焙槽槽控箱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手段,实现生产管理全过程智能化,电解槽大修实现机器人操作,将彻底实现生产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铝工业4.0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立足当前,打好基础,协同创新,分步实现。
五是产业向高端发展。发展高性能铝、钛轻合金、高温合金及其深加工产品,突破航空航天材料和航空航天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满足大飞机等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突破有色金属新材料与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突破稀有稀土金属功能材料以及高精度、高性能硬质合金钨钼材料。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核心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质量为先,人才为本,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实现制造业升级,力争经过10年努力,使有色金属工业迈入世界第一方阵。
六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有色金属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重点是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结合有色金属产能有序转移,在中亚、东南亚、中远东、南美等节电国家和地区,利用中国资金和技术,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解铝、氧化铝、铜冶炼及加工等项目,实现利益共享,共同发展。
七是加快国企改革。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推动国有企业完整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
八是人才为本。要培养企业三类高端人才:即具有国际视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具有世界科技水平刻苦钻研的科技领军人才;具有技术精湛勤奋工作的高级技工。要大胆利用国外人才资源,重点引进创新创业的科技领军人才,鼓励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引进具有特殊技能的海外高级技工。发挥中青年科技人员作用,加快推行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使创新收益更多向研发团队和人员倾斜。要搭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研究平台,攻克技术难关。要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激情和活力,完善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力争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建设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李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