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价低迷促使更多企业弹性生产

2015年12月01日 10:35 312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电解铝   作者:

  一般来说,除供电、大修等特殊因素外,电解铝企业按照其特定工艺技术的要求,应保持不间断生产。由于供电中断导致电解铝停产属突发事件且损失很大。大修则是指电解槽运行到一定时间(也称槽寿命,一般为3000天左右),通常将按短接方式退出生产,并完成大修再继续生产。
  一条电解铝生产系列平均每年的大修产能占总产能15%左右。因市场环境变化(主要是价格与成本出现倒挂),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现金流和减少亏损,会主动采取弹性生产措施(包括减产、提前大修电解槽、延迟大修槽复产、永久关停高成本和技术相对落后生产线等)。近几年由于铝价持续下跌,国内外大型铝企业都先后实施了一定规模的弹性生产措施,为企业经营生产赢得喘息之机。
  笔者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由于国内电解铝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价格已经出现了严重倒挂,企业现金流损失和经营亏损十分惨重,因此通过减产或实施弹性生产以保护现金流和减少亏损的必要性、经济性和合理性都大大增强。
  从必要性看,目前国内大多数电解铝企业长时间经历经营状况和资金状况的持续恶化,资金链和融资能力都非常脆弱,加之2015年以来金融机构不断收紧信贷且限贷甚至抽贷现象较为普遍,企业从生存角度通过减产或弹性生产缩减流动资金需求和减少现金流损失可以明显减轻资金压力并保证资金链安全。
  从经济性和合理性角度来看,首先一定规模(如电解铝企业总产能的15%~30%)的减产并不会带来当期成本的明显上升。因为适度的减产跟满负荷生产相比,占比最高的原材料和电力成本基本不会发生变化,而财务费用因流动资金减少也基本不变,人工费用和折旧费用的上升一般可控制在60元/吨左右,这与当前生产1吨电解铝亏损1000~2000元甚至更多相比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可以说适当规模减产引起的当期成本上升损失较小,减产减亏效果会非常明显。
  而从阶段性退出产能、未来时机成熟时再度复产的成本分析来看,如果把到期和提前大修的电解铝产能作为阶段性减产安排,其复产成本与正常生产几乎相同,而且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和资金状况延缓大修并灵活调整。如按当前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3300万吨/年计算,每年计划大修产能占总产能15%左右,约为495万吨。
  另外,如果把一部分非大修电解铝产能(主要是针对投产时间不长的电解铝系列)安排减产,从我国电解铝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未来的复产成本也相对可控。以300kA和400kA主流槽型为例,一台电解槽的复产成本可控制在10万元以内,其中电费约3万~4万元,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也较低。得益于电解槽焙烧启动技术不断优化和操作管理的精细化,也得益于电解槽内衬材料质量的持续改善,电解槽在一轮运行周期内启动2~3次对寿命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可以说,电解铝企业依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无论从复产成本还是从槽寿命影响来看,减产、复产成本相对于大幅亏损而言都更为合理;而在当前铝价低迷,市场不振的状况下,国内电解铝企业选择一部分非大修槽实施适度减产也是明智合理的选择。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对国内电解铝企业采取适度减产或弹性生产的接受度已明显提高,地方政府并不会成为电解铝企业实施弹性生产的绊脚石。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都希望所辖企业保持正常稳定生产,并在就业、税收等方面做出更多贡献。而在当前经营状态下,电解铝企业实现利税已大大减少,同时还要向政府争取更多补贴以维持生产,只要不出现倒闭破产和大量失业,政府对企业实施弹性生产减少亏损改善经营状况是理解支持的,这也会减轻政府压力和负担,实质上带来对企业对政府都是有利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当前市场极端低迷的环境下,国内电解铝企业实施15%~30%产能的适度减产或弹性生产,不仅必要性、经济性和合理性都很强,而且地方政府的容允度和接受度也较高,电解铝行业自发适度减产或弹性生产一定会成为必然的明智选择,这也会从根本上改善铝市场的供求关系,促使当前的价格扭曲回到合理区间。根据安泰科统计,2015年10月以来,国内已有多家电解铝企业实施弹性生产,涉及产能约120万吨/年。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还将陆续出现更多电解铝企业实施弹性生产。与此同时,目前部分投产和新建电解铝项目也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放缓步伐。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