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发展是可持续循环的重要举措
——访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强
2015年08月27日 9:6 1808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作者: 张化冰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活动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而生产、生活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同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重点项目带动及市场自发整合的背景下,虽然再生资源行业难改小、散、乱的局面,但行业聚集度有所提升,出现了一批重点园区和集团式骨干企业。
在实践中,一些探索性的联合回收、智能回收等新型回收方式不断出现;行业园区化、集团化发展趋势明显;出现了以物联网、GPS技术为基础的回收体系或者园区管理技术,涌现了一批信息服务和网上交易平台。
随着“十三五”后期乃至“十四五”期间再生资源产生量的大幅度增长,以及电动汽车等新型再生资源的不断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且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思路,开展再生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再生资源行业面临的紧迫问题。
就此,笔者对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分会会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刘强进行了专访。
发展现状
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破解资源短缺矛盾、实现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参与世界资源大循环的重要途径与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举措,中国也将再生资源行业列为战略性新兴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所发展,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回收网络:目前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共有回收网点20万个,回收利用加工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逾1500万人。
自“十二五”再生资源行业规划实施以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整体规模在持续扩大。
“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七大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中,四项相关于再生资源产业,包括建设80个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若干再制造产业化园区和一系列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
在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现代化程度得到显着提升,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产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发展模式上都取得了极大进步,节能减排效果日益彰显。
刘强就此指出,中国再生资源行业整体正处于从高度分散、缺乏规范的完全市场化状态过渡向宏观调控下的相对集中、规范有序的市场状态进程中。
“再生资源产业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一方百姓赖以生存的希望产业。”刘强说,“如大连庄河市等一批城市已明确将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带动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安徽界首、浙江永康、安徽凤阳、河北邯郸等地的再生资源产业产值甚至已达地方经济总量一半以上。”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报废船舶、废玻璃、废电池等十类再生资源的回收总量约2.45亿吨,回收总值6447亿元,进口量达到了4132万吨。
其中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报废船舶五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共进口4132.4万吨,同比下降8.9%;降幅最大的报废船舶同比下降57.1%,只有废塑料进口略有增长4.7%。
刘强介绍,“十二五”期间此五大类别的再生资源进口总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4000万吨~5000万吨,但进口企业数量及批次则大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2008年开始中国再生资源利用量已经超过了2亿吨,并已成为中国资源供给总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刘强说,“几年间行业聚集度已然显着提高。”
他指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取得了快速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已经累计确定了六批共49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分布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
“按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全部建成后,将形成每年5000多万吨的再生资源聚集加工能力。目前多个示范基地的资源聚集量已超过了每年100万吨,形成了企业集聚、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资源供应地和产业集聚区。”
刘强说:“此外,商务部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和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为主要抓手,从回收领域着手支持再生资源行业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已有三批共90个城市列入商务部试点,运用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城市新建和改扩建51550个网点、341个分拣中心、63个集散市场,同时支持了123个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基地建设。
就此刘强特别指出,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还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支持和企业生产实际需求下,再生资源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取得了显着提升。
“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住建部、商业部、中科院等七部门联合制定了《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也在十二五期间再生资源利用技术推广方面提出了技术指导目录,并对技术产业化推广和示范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
刘强说:“未来仍须继续加大对废旧金属再利用、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综合利用、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废旧高分子材料综合利用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示范力度,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技术研发。”
受全球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影响,近年中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价格一直呈下行走势,再生资源价格普遍下跌,企业利润呈下降趋势,大批中小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同时,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生产企业减少再生资源消耗,造成前期巨额投资建设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经营规模缩减,产能无法全部释放,经济效益下滑,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量减少,2014年其开工率普遍不足60%。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盈利情况仍不断恶化,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中运行。
以京津冀17家大型废钢铁加工企业为例,2014年回收加工量均大幅减少,其中四家企业已全年停止废钢铁经营业务。
就此刘强指出,当前资源再生产业存在回收利用效率不高、行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着中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分散化、无序化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回收人员个体化、无组织化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先进的逆向物流体系尚未建立,造成再生资源被多次、多向、多地区的流动和转移,资源回收用效率较低,也同时造成多次污染。”
“虽然行业内出现了技术领先的企业,但是行业技术整体水平不高,将高品质、高性能的优质再生资源作为加工低端、低档次产品原料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刘强说:“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大部分品种,都缺乏产品技术标准、质量分类标准和检测标准,尤其是废纸、废塑料等品种至今既没有统一国家标准、也没有统一检测办法,不仅导致交易成本高昂,也对资源的高效、高值利用带来严重障碍。”
发展趋势
就规模而言,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考虑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基本仍处于材料投入阶段、而远未达到报废周期的现状,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的未来将更为辉煌。
由金属、化工等基础材料的使用及报废周期估算,在“十三五”末与“十四五”时期的中国再生资源废弃量将会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预计2020年中国再生资源的可回收量将较现有规模翻一番至3亿吨。
就此刘强指出,快速增长的资源废弃量,为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原料基础;而再生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也将成为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历经数十年的变迁,中国再生资源回收模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与创新。既往通过走街串巷回收再生资源的从业者已在陆续退出市场,而联合回收、智能回收等全新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正在逐渐建立。
刘强介绍,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配合商务部开展了创新型回收模式的总结凝练,尤其是提出了“互联网+”相关的回收模式。2015年4月28日由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首次推出了6个新型回收模式,其中包括4个互联网+回收模式。
“近年还出现了一批以再生资源信息服务为主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交易平台等前所未有的全新运营模式,但大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尚需进一步予以整合与提升,大力提高其生产性服务功能。”
刘强说:“如北京盈创公司所推利用物联网技术的废旧PET瓶回收体系,是利用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反向物流技术使其回收产品具有溯源性;深圳淘绿公司则借助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以智能回收终端和回收条码追溯系统跟踪手机回收流程,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逆向回收追溯系统,开创了废旧手机逆向回收模式。”
不仅如此,随着再生资源行业的逐步发展,中国已出现一批行业规模较大、回收体系较完善、产业集群基础较好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再生资源园区化集中发展趋势明显,且园区特点非常突出。
就此刘强表示,业内企业已普遍认识到再生资源园区建设所具有的提升行业规范度、提高资源聚集度,以及在优化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污染物减排等方面的强大作用。
他说:“事实也已证明,动、静脉联动协同发展的效果更好。”
从形成机制上看,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分为五种主要类型:原料聚集型、产业拉动型、政策监管型、技术推动型及专业化园区。
原料聚集型产业园:多是由于历史原因,多年前便开始以走街串巷为主的废旧物资收购,收购规模达一定程度后开始对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之后逐步形成回收利用一体化的再生资源园区。
产业拉动型产业园:由于地方产业发展对原料的大量需求,不断形成再生资源的聚集和加工利用,从而形成与地方工业互动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和园区。
如湖北谷城,由于中部汽车工业带对铅酸电池、钢铁压铸零部件、铝制零部件的需求,逐步形成了以废铅加工利用一体化、废铝加工利用一体化和废钢铁加工利用一体化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
政策监管型产业园:基于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对特殊品种的管理政策所形成的、以政策监管为主导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如静脉产业园区、国家进口再生资源“圈区管理”试点园区。
技术推动型产业园:基于对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握,从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单个项目开始,以关键技术为核心推动力,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回收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关键技术为核心推动力、以多元化回收网络为基础保障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
专业化产业园:由一到二个再生资源品种的加工利用产业链条为核心行程的专业化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区。
刘强就此特别指出,由于工业园区所产生的废弃物具有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与保密性等特点,因此需要有综合利用企业主动介入园区连接产废、利废企业并形成服务平台,提供零距离无缝对接式服务,以满足大型工业园区内企业对废弃物处理的要求。
“如广东万绿达公司积极参与到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中,建立与产废企业同步的循环利用网络,产废、利废同步进行,对多领域企业产生的所有工业固废实行统包式服务、全包式处理;介入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无缝对接,实行嵌入式服务、透明式服务和返回式服务。”刘强说,“可谓开创了园区解决废弃物问题的新模式。”
事实上,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多方力量涌入再生资源行业,其中也包括业内既有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开展行业并购和延伸,行业集团化规模经营趋势日渐突出。
“诸如格林美、天奇股份等上市公司围绕其主营业务不断展开上下游产业链上项目的建设和企业并购;而一些原来从事污水处理等传统环保产业的上市公司也逐渐在向再生资源领域渗入,如桑德环境、东江环保等,初步统计正在开展或计划开展再生资源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有30多个。”
刘强指出,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也逐步要介入再生资源领域,据调查仅大型国企和央企的数量就超过10个,如中国节能集团将再生资源产业作为自身主要业务板块之一;大型上市国企业葛洲坝集团与大连环嘉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不断拓展再生资源领域业务等。
此外,国际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也在不断介入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如德国欧绿宝集团、瑞曼迪斯以及日本丰田通商、三井物产等。
“国家领导人也见证了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签约。”刘强说,“从温家宝总理见证下的天津子牙园区签约,到习近平总书记见证下的揭阳粤宝园区合作协议签订。”
建言献策
“十三五”是再生资源行业实现行业转型发展和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要将再生资源行业打造成为国家优质、高值资源的重要供应区,就必须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目标,以转变再生资源逆向物流方式为基础,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为支撑。
刘强认为,在技术推动方面,必须兼顾信息化技术带动下的逆向物流技术及能够促进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和战略资源专业化利用的综合利用技术,紧抓战略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和再生资源标准化体系建设,突出重点与亮点。
他指出,目前已出台再生资源相关政策,除《循环经济促进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条例》外,多以“通知”、“意见”等形式出现,在执行力度上不具有法律所拥有的强制性与权威性,造成监管作用严重不足。
就此刘强强烈呼吁,必须要进一步加强行业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再生资源综合性法规条例及其细分品种的系列配套法规。
任何行业的发展,最终都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就必须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突破技术瓶颈。
刘强呼吁,要加强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筛选和推广应用,定期组织发布《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重点加强技术推广,支持建设一批先进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他指出,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制定覆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技术规范),要从再生资源原料、技术工艺、再生产品、污染控制四个方面策划再生资源行业的标准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各个环节标准的建立。
此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规范还很不完善。刘强建议,工信部对于工业领域再生资源如报废汽车、报废机床设备、报废工具器具、废玻璃、废电池、含金属废液等综合利用技术规范,通过技术规范来引导、提升、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要推动新兴品种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刘强强调,对于近年所新产生的、产生量逐渐扩大的电动汽车、新能源电池、动力电池等新兴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要立即展开前期的技术研发和综合利用试点,储备一批具有处理技术和发展潜力的综合利用企业。
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效率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优化升级、落后产能淘汰、新产品推广应用都会促使企业将大量到达物理寿命周期、经济寿命周期或技术寿命的设备进行报废。
预计“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需报废的设备原值将超过3000亿元,残值150亿元,综合重量达到1000万吨。
刘强指出,这些报废工业企业设备与工具器具不仅能成为良好的资源与优质的原料,通过再利用、再制造还可以使其保持和高于原有的性能、质量而重复使用。
就此他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分领域、分层次地筛选、推广一批工业报废设备及工具器具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如报废机床设备再制造示范工程、废旧工具器具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工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等。
刘强认为,在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典型发展模式案例的凝练和总结、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将会起到带动行业发展、推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的作用。
“特别是要从大型产业园区、综合性国有企业中筛选一批能够实现工业、综合利用产业联动发展,具有模式创新的典型企业予以推广;要不断提高大型工业园区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凝练推广一批行业发展先进模式。”
责任编辑: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