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协定或成动力锂电池产业驱动力

2015年06月09日 11:37 320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6月1日,中韩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自贸协定签订后,韩国对中国出口增加的部分主要是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元器件等,这其中就包括目前电动汽车必不可少的动力锂电池。
  相对于韩国发展迟缓的电动汽车产业,韩国LG化学、SK能源、三星SDI等为代表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已经成为全球锂电池技术水准的引领者,以其过硬的产品质量、优秀的成本控制迅速占领市场,中国对韩国锂电池的依赖性比较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金波表示,锂电池尤其是中国电动汽车上所使用的动力锂电池,不少从韩国进口的,“现在我们还解决不了动力锂电池漏液的问题,至少在3~5年内还需要进口。”
  这是不是说明中韩自贸协议的签署,导致韩系动力锂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从而加大了对国内锂电池生产厂家的冲击呢?对于已经在国内投资设厂的韩国锂电池企业又有什么影响?
  ■韩国电池企业已经本土化
  记者致电韩国LG化学了解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LG化学在南京的工厂将于今年年底投产,届时动力电池生产会实现本土化,自贸协议对其发展战略等影响不大。
  作为全球第5大电池生产企业的LG化学,其产品约占全球10%左右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已成为LG化学在海外的一个主要锂电池生产基地。
  事实上,韩国的几家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在我国均设有工厂。
  2013年12月,SK Innovation与北京汽车集团、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简称BESK),注册资本3.5亿元,其中北京电控持股41%,北汽集团持股19%,韩国SK 公司持股40%,已于2014年建成投产。
  2014年1月,三星SDI与安庆环新集团、西安高科集团签订《关于三方投资建设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的谅解备忘录(MOU)》,三方共同合作5年内分阶段进行约6亿美元的投资,在西安高新区建设中国规模最大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计划于2015年投产。
  2014年8月,LG化学公司与南京紫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南京新工投资集团成立合资公司,LG化学公司和中方各持50%的股权,2015年年底投产,产量可满足10多万辆电动汽车的需求,到2020年销售额有望达到1万亿韩元(约合61亿元人民币)。
  可以看到,韩国主流电池企业均通过在华设厂的方式占领中国市场,而中韩自贸协议的签订无疑会进一步巩固他们在华的优势。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韩国电池生产成本较低,电池一致性较好,产品质量优势明显,中韩自贸协议的签订会进一步降低其产品成本,中国电池企业的压力不可避免。
  ■国内企业受压加速发展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涉及动力蓄电池配套生产企业有177家,实际上,能进入整车供应链的企业仅有比亚迪、天津力神、深圳比克、中航锂电、合肥国轩高科以及万向集团旗下万向亿能等不足10家。
  为何整车供应链企业如此之少?国内企业差距到底在哪里?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负责国内业务的工作人员给出了一些答案。作为直接面对市场的销售人员,他对国内电池产品差距和韩国电池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感触很深。“目前韩系电池在国内的价格已经很低,下调关税的优惠政策势必会扩大他们的价格优势。”该负责人介绍说,“在产品类型方面,动力电池市场上对国内电池厂家影响最大的就是韩系的三元锂电池,而且三元锂电池又逐渐成为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因此,国内企业竞争压力很大。”
  面对压力,国内电池厂如何应对?该负责人表示,现阶段电池企业主要依靠与整车厂的合作,并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来应对冲击。目前,比较可行的方式是电池企业、整车厂和充电设施生产企业合作推广新能源汽车,通过连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方式,共同抵御冲击。
  除了价格、产品类型以外,锂电池在质量上的差距才是关键所在。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国内电池厂家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电池一致性较差,良品率不高,从而增加了电池的生产和维护成本。不过,针对上述问题,国内企业也在逐步改进,“以我们企业为例,目前主要依靠和国内设备生产商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开发整体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设备,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在降低成本方面,韩国电池生产商采用的是标准化模块的生产方式,此举还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国内企业也在尝试和整车厂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开发标准化模块的方式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国内企业在技术上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该负责人称。
  对于中韩自贸协议到底会对国内企业造成多大影响?赛迪顾问投资战略咨询总经理吴辉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该协议对国内企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虽然韩系电池降低关税会对国内市场有所冲击,但随着国内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合作关系的日益紧密,共同利益会把他们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只要不断加深合作,中韩自贸协议对国内企业的冲击仍然在可控范围内。
  吴辉还表示,适当的引入竞争可以帮助电池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革新,对国内电池企业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协议结果惠及产业进步
  中韩自贸协议着眼的是两国全体民众的整体利益,适时的引入竞争能够提升相关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育新告诉记者,“中国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难度之一就是电动汽车价格昂贵,电池价格占到整车成本的一半左右,电池已经成为影响电动汽车性价比的关键因素,韩系电池竞争的引入有利于国内动力电池价格进一步下降,对国内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来说是件好事。”
  梅育新认为,我国电动汽车经过多年发展,电池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此时,对韩系电池的利好消息,更像是催化剂,可以迫使国内企业加快进步。以往的经验证明,一味地保护并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竞争的引入或许可以成为产业进步的驱动力。
  事实上,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看,中韩自贸协议的签订确实有利于改善两国民生。对于国内锂电池产业的发展来说,适当的引入竞争可以激发出企业巨大的潜力,企业为了生存,势必会谋求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并且不断地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加快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这样更加有利于国内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记者观察】
  中韩自贸协议对锂电池产业发展利大于弊
  笔者通过近两天的沟通发现,国内企业对于中韩自贸协议带来的冲击并没有太大的危机感。很多企业并未出台及时的应对措施。在这些企业看来,韩系锂电池关税的下降虽然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但并非致命。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国内电池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多年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其次,在降低电池成本方面,国内各企业从未懈怠过,如何提升电池的比能量是国内电池企业一直努力的方向;第三,国内电池企业也在不断尝试新鲜的商业模式,不断巩固自身和整车厂的合作关系;第四,不断扩大的新能源汽车需求,也在促使电池企业不断提升生产规模,规模化效益日渐显现,电池企业的成本压力在不断减轻。
  在业内人士的眼里,韩系电池关税的降低更像在水池里放了一条鲶鱼,它的作用在于进一步激活产业发展。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与韩国电池企业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内企业可以应对这轮政策带来的冲击。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