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巨亏并非完全是“坏事”
2015年02月15日 12:4 3033次浏览 来源: 经济观察网 分类: 电解铝
中国铝业预亏163亿元再度引发了各界对这家央企巨无霸的种种质疑,批评之声纷至沓来。
自从2007年登陆A股市场以来,过去8年中国铝业三次出现巨亏。第一次是2009年亏损46.46亿元;第二次是2012年亏损82.34亿元;第三次则是此次亏损163亿元。
在A股交易史上,曾经亏损超过百亿的公司有三家,分别是2008年东方航空亏损138.28亿元和2011年中国远洋亏损104.5亿元。这也意味着,中国铝业此次的亏损规模打破了A股上市公司的亏损记录。
不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与前两次皆因铝价下跌导致的不可抗拒的亏损外,此次的巨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铝的“主动”亏损。
对于亏损原因,中国铝业的解释是,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铝价下降幅度大于成本下降幅度,内部退养及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计提辞退福利费用。
其中,计提是造就业绩大幅下滑的最重要原因。资产减记的规模为人民币55亿元左右,相当于公司前三季度的亏损总和。
过去,只要铝价大跌,中铝便失去造血能力,紧接着便会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甚至巨亏,这种“靠天吃饭”的现状也是中铝被外界最为诟病的一点。当然,作为央企,冗员过多,包袱过重也是中铝业绩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3年的时候,若不是将上市公司的部分氧化铝资产及全部铝加工资产卖给母公司,中国铝业很难实现扭亏,随之而来的恐怕就是ST了。
其实,不论是前任熊维平还是现任葛红林,深知光靠资产出售扭亏能解一时之急,并不是长久之计。中铝的根本问题依旧是竞争力不足、包袱过重。
因此,过去两三年,中铝在熊维平的带领下,为了扭亏实施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这些改革就是造成中国铝业此次巨亏的“罪魁祸首”。
熊维平的改革无外乎改革领导问责机制、淘汰落后产能、缩减员工等。这其中,对亏损板块下狠手,放弃亏损板块资产无疑最为直接。
而对解决冗员问题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员工问题一直是所有央企最难解决的一大难题。要想让那些“冗员”交出“铁饭碗”,无疑将付出不菲的代价。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铝前几年的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迟早有一天会反映在上市公司的财报上,即便不是现在,也可能会在下一年。
而由于中铝制定了2015年全面扭亏脱困的战略,因而这个代价只可能发生在2014年,而不可能会发生在来年。
只不过现任董事长葛红林到任后,刚好卡在了2015年这个时间点上。在这个节点上,葛红林也不得不做出抉择,要么扭亏无望,要么忍痛巨亏。
无疑,对葛红林和中国铝业来说,只能选择后者。
但其实,这次巨亏除了引来了漫天的骂声,葛红林的“扭亏术”也遭到一定的质疑外,却对中铝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
一方面,那些扭亏无望的资产被直接放弃,而不是倒给母公司,这让中国铝业的资产组合将更加优化;另一方面,员工规模也从2010年的10.8万人下降至6万人左右之后,背负的包袱也随之减轻。
尽管现在铝价依旧处于低位,但瑞银证券认为在经过大额资产减值后,中国铝业2015年经营出现亏损的压力已经大幅降低。
可以说,中铝其实是在做一件“长痛不如短痛”的事。与其像过去那样被亏损的压力“吊着”,倒真的不如一次性亏损完,然后轻装上阵。
在经过这次巨亏后,中国铝业2015年扭亏脱困的目标或许更容易实现。而未来,中国铝业也或许能够摆脱“靠天吃饭”的魔咒。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