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大银行被指操纵大宗商品
2014年11月21日 9:18 3647次浏览 来源: 新华网 分类: 现货
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高盛集团工作间里,交易员正在进行买卖操作。
美国参议院11月19日发布一份调查报告,详细揭露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华尔街大银行“深度介入”实物大宗商品交易的内幕。这些大型银行既从事大宗商品金融交易,又大量持有、仓储实物商品,以此操纵市场。
据悉,调查委员会将于美国时间20日至21日举行两天的听证会。有关金融机构的高管、监管机构和专家将在听证会上对指控作证。
涉嫌“从事高风险业务”“混淆银行和商业”等八宗罪
该调查是由美国国会参议院下属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历时两年完成的,其目标主要是持有铀、煤炭和铝等实物商品的高盛集团,持有天然气的摩根士丹利以及持有发电厂资产和铜的摩根大通集团。
报告发现并列举了它们“从事高风险业务”“混淆银行和商业”“影响价格”“获得交易优势”等八宗罪,建议监管机构限制大型银行大宗商品交易,以减小风险和打击不公平交易。
这份长达396页的报告披露,高盛和摩根大通等投资银行控制了包括石油、铝和煤矿在内的大量大宗商品,在市场中影响重大,甚至能够操纵价格,并得到市场内部信息供自己的交易员使用。它们私下进行铀买卖、开采煤矿、建立金属存储仓库、操纵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并积累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铝和铜。
报告显示,这些活动涉嫌操纵市场,并产生非公开数据,私下里为银行在这些市场的金融交易提供便利。这些活动还可能导致重大市场失灵,从而扰乱金融市场并最终用美国纳税人的钱为之埋单。因此,参议院指责大银行操纵市场,导致市场风险和不公平竞争,并增加企业、消费者的成本。
报告详述了高盛银行的铝交易。高盛银行2010年买下了一家存储美国绝大多数商品铝的底特律公司—麦德龙交易服务国际公司。高盛当时正开始大量铝交易。2010年被高盛收购以来,麦德龙仓储公司囤积了伦敦金属交易所担保交易的85%的铝。这家高盛的仓储公司从事“旋转木马”交易,通过向货主付钱,让那些金属在几栋楼之间倒来倒去,而没有实际运出麦德龙的仓库。报告说,高盛不只是从事铝的仓储,在其仓储运作影响铝供应、仓储成本和价格的同时,它参与大量的铝交易。收购麦德龙以来,高盛自身持有的铝头寸越来越多,2012年增加大约30万吨。
美参议院调查小组委员会认为,高盛运用了非正规途径使其在底特律的铝仓库囤货居奇,推高了铝的价格,从而让诸如汽车制造商和啤酒厂等消费铝的客户支付更高的费用。
高盛与麦德龙的信息接触也引起了参议院调查人员对高盛得到不公平的交易优势的担忧。调查人员发现,高盛的众多雇员都知悉麦德龙公司有关铝仓库的机密信息,而两家公司的信息本应被严格分离。
美联储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华尔街投行的违规操作
该委员会还调查了华尔街大银行的其他大宗商品活动。其中摩根大通持有的铝一度达到整个北美全年使用量的一半以上。报告还披露,直到最近,摩根士丹利仍拥有5500万桶石油、6000英里(约合9656千米)石油管道和100艘油轮,它还在建设液化天然气设施,并向主要航空公司供应油料。此外,高盛还从事铀交易,在哥伦比亚拥有两家煤矿。
《纽约时报》指出,直到大约20年前,投资银行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它们被限制拥有大宗商品,以及在与大宗商品定价有关的金融合约中进行交易。但此后政客和监管机构放松了对投资银行拥有大宗商品和基础设施的政策限制。
虽然目前银行仍受到一些限制,但报告显示它们在这些“灰色区域”动作不断。如摩根大通就违反了美联储“金融控股公司所持实体商品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5%”的规定。报告指出,摩根大通大宗商品持有量一度达到了其一级资本的12%,但摩根大通却大玩文字游戏,推说这些商品并非其控股公司持有。
调查人员发现监管机构对银行全面涉入大宗商品生产和买卖的野心反应迟钝,美联储在某种程度上就纵容了投行的违规操作。《纽约时报》报道,美联储在考虑出台银行实体商品业务的规定,但到目前都没有反对高盛的做法。此次参议院报告就建议监管机构重新制定有关持有实体大宗商品的规定。
美参议院常设调查委员会主席、密歇根州民主党参议员卡尔·列文表示,华尔街大规模参与实物商品交易,将经济、制造商和市场置于风险之中,呼吁隔离金融和商品业务,防止华尔街利用不公开信息牟利。调查委员会呼吁监管机构厘清对银行所能拥有的大宗商品数额的规定。委员会还表示必须采取行动消除漏洞,制止大银行通过从大宗商品交易中获取的信息不正当地促进其金融产品交易。
事实上,华尔街的实物商品业务引发争议已有多时。美国密歇根州的一家法院去年就曾受理一宗诉讼,高盛被指控在铝仓储市场存在“反自由竞争行为”。遭指控的华尔街大银行们则否认指控,它们称,通过为客户提供融资、流动性和对冲,以及减少市场的波动性,银行在大宗商品市场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