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金属产业有望进入上升通道

2014年10月15日 11:30 530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作者:

  本报讯(记者李幼玲)  10月10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承办,以“分享、融合、共赢”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李士龙出席新闻发布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秘书长吴艳主持会议。11月7日,本届展览交易会将在广州东方宾馆正式拉开帷幕。
  本届论坛展览会将围绕新经济常态下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精心策划世界产业发展现状、新型商业模式、资产管理、技术装备推介、回收体系建设等25个主题报告;展出面积5000平方米,共设“再生金属产业贸易与服务、再生金属工业节能与环保技术装备、再生金属产业技术与装备、再生材料应用”四大类内容,共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00人参会参展,是一次新经济常态下探寻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最具权威性、专业水平最高、参与范围最广、展示成果最新的盛会,对促进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据王吉位介绍,今年以来,由于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低迷、进口废金属价格倒挂、下游需求不振、多数企业融资困难,导致企业利润微薄,项目投资活跃度不高,整个产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克服国内外多重压力,总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技术创新和装备改造取得新进展,基本保持了产业总体平稳运行。今年1~3季度,我国再生有色金属(铜、铝、铅、锌)总产量为737万吨,基本与去年持平。同时,该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发布了一系列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有关的重要政策法规,在引导产业规范发展,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视节能环保等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二是产业发展日趋均衡和规范。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名单,目前45家示范基地中有13家位于中西部地区,这些园区的入选将大大推动当地对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铅酸电池等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范利用和高值利用,为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原料补充。随着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交通物流体系的完善和能源劳动力优势的显现,整个再生金属产业布局日趋均衡优化,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部和内陆边疆省份扩散速度不断加快。三是技术创新持续进展。今年再生金属产业总体情况不乐观,但龙头企业对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方面的投资并未减少,江西自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处理含铜废料综合回收铜、镍、铅、锌及贵金属的工艺技术不断完善,已实现大规模生产;重介质分选、烟气二次燃烧等再生铝先进技术在力士达铝业、博远金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得到普及应用;无污染再生铅新工艺和湿法工艺处理硫酸铅渣铅膏等新工艺将使再生铅的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祥云飞龙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效清洁回收再生锌及多金属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四是资本市场对再生资源高度关注。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出于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战略发展前景的认可,对再生资源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加速布局再生资源行业,包括桑德环境收购恒昌贵金属和河北万忠,格林美收购扬州宁达贵金属,东江环保收购厦门绿洲,天奇股份收购苏州市物资再生有限公司,这表明与再生有色金属密切相关的产业,尤其是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和报废汽车拆解、贵金属废料综合回收利用等已经成为各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资源。
  但在各种利好出现的同时,再生金属产业也存在如原料进口价格倒挂竞争激烈;国内下游需求减弱,市场销售困难;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产业发展需要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等问题和困难。但他表示,该产业2015年有望进入上升通道。
  据李士龙介绍,该论坛展览会自举办以来,论坛累计参会代表近3万人,展览专业观众累计超过1万人,累计废料成交额超过50亿美元。通过与包括国际回收局BIR、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ISRI等在内的15个全球行业协会良好合作,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范围内重要的交流与交易平台,也是全球再生有色金属行业规模大、层次高、效果佳的论坛展览之一。尤其令人瞩目的是,本届论坛展览与往届相比,还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论坛规格显著提升,议题和内容更丰富;二是展览专业性更强,国际化程度更高,新产品、新技术集中亮相;三是行业示范与榜样树立并进,引领产业发展;四是海外企业众多,参展持续性强;五是现场活动提升人气,为客户增值增效;六是买家组织更深入,观众发动更广泛;七是全方位推广,多媒体传播,努力打造品牌等。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