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六成钽丝来自中色(宁夏)东方集团 令发动机更强劲

2014年10月15日 10:30 577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其他稀有金属

 

635465464796066967

中色东方生产的钽丝


  有了稀有金属钽,手机才能越来越小,发动机才能越来越强劲,火箭、卫星才能上天遨游。目前,生产钽产品的企业在中国已经超过40家,但是全世界60%的钽丝、25%的钽粉却来自同一个地方——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其主导产品90%以上销往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院士扎根贺兰山下


  “我们是‘国家队’,是国内钽铌行业的领头羊,不能比国外的企业差。”正是基于这种自信,中色东方的老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自大学毕业来到大西北贺兰山脚下,40多年来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稀有金属事业。“我只是在中国的钽铌等稀有金属材料领域做我应该做的事情。”何季麟说。


  中色东方办公楼二楼的走廊墙上,摆放着一些老照片,照片里一群年轻人站在低矮的窑洞前,笑容灿烂。


  “当时宁夏没有钽铌铍的原料,书籍材料也没有,惟独能用就是电和水。荒凉是有些,研究人员看到绿色的树还要跑过去看看,觉得稀奇。虽然住了8年的窑洞,但是大家从来没有怀疑这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内心有种优越感。”年轻人已无法想象这座现代化工厂的原始模样,而在这里奋斗了一辈子的何季麟却无法忘记那个时候。

 

635465465382159997

何季麟


  1969年,何季麟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来到石嘴山便再没有离开。
  “一下车就傻眼了。”45年前,踌躇满志的何季麟和几个同学一起从首都辗转来到这里,下了火车,连站台都没有,也没人知道他们要去的那家军工配套小工厂“905”在什么地方。

  “905”,即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的代号。“冶金部的两个副部长和院长一行人沿着西北走了一圈,最终决定将钽铌铍加工厂定在这里,研究院第二天开动员大会,第三天就把火车票送到职工的手里。”1965年,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200多名干部职工就这样应“三线”建设的需要,来到风沙频繁、人迹稀少的贺兰山下,建成军工配套钽铌铍冶炼、加工的小厂。
  

“刚来的时候,石嘴山市区只有两条街、几家临街店铺,市区外面都是戈壁滩。厂里的家属住的是窑洞,冬天卡车拉来大白菜、白萝卜、土豆,要吃到第二年四月。”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何季麟开始了他在稀有金属领域孜孜探求的人生之路。

  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挑战


  905厂从只有6吨钽、4吨铌和40公斤铍生产能力的小厂成长为我国最大的钽铌生产厂家、跻身为世界钽业三强的同时,何季麟也从一个普通研究人员成长为宁夏唯一的院士。

  殊不知,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上个世纪80年代,正值军工企业转民用,905厂曾一度跌入低谷,生存难以为继。此时,何季麟被提拔为副厂长,受命于危难时期的何季麟将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企业要发展就得正视困难,迎头赶上。”何季麟认识到,钽铌产品的国内市场很小,发展空间有限,要想发展企业就必须打入国际市场。


  可是当时的旧生产线是从日本引进的,和欧美的差距有20年。何季麟便去国外考察,想引进新的生产线。“到了国外,连厂房都不让进去,就在办公室谈了谈。”结果,他得到的答复是:“我们绝不会在世界的东方培植一个新竞争对手。”


  这件事对何季麟的触动很大。“中国钽工业要靠我们自己。”他当即提出“以自我技术成果为主,融合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关键技术装备,实施改造”的战略决策,并亲自带领青年技术人员进行超高比容钽粉、钽丝加工、钽铌湿法冶炼、钽铌精炼四大技改工程。

  钽粉的技术难度在于比容的提高。为研制17000μfv/g和23000μfv/g高比容钽粉,何季麟在两间低矮的平房里,白天做实验,晚上汇总分析,常常研究到深夜。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取得了成千上万个技术数据。最终,产品一次性送样就通过国际认证。


  科研生产不是最终目的,要把产品卖出去,实现利润才能发展企业。


  1992年,何季麟和同事访问了世界第一大钽电容器制造商美国基美公司,向他们推销自己的产品,遭受的却几乎都是白眼。这更加坚定了何季麟打开国际市场的决心。当他把生产的工艺技术、产品情况详细地讲了一遍之后,对方才连连点头,同意和他们合作。


  “日本人比美国人还牛。”何季麟记得,1994年,他们一行三人去了日本。他把样品摆在桌子上,人家看都不看就推回来,更不要说进行评价检测了。反复地做工作,对方才勉强同意把样品留下来,之后硬是凭着真诚和高质量的产品打开了日本市场。


  “如今的钽家族中,东方竞争者站起来了。”何季麟自豪地说。


  全国第一位铍专业博士


  1984年,大学毕业的钟景明来到905厂,如今身为中国第一位铍专业博士的他已经是中色东方的总经理。这位头发黝黑、笑容可爱的江西人对宁夏和科技创新都怀有很深厚的感情。
  “宁夏人很好很朴实,和江西人一样。”钟景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6年前如何从江西到宁夏路上每一个细节,足以见得虽有过充分思想准备,还是对贫瘠的西部印象深刻。26年过去了,如今的他则对这项事业越来越有信心。“中色东方经过近20年的国际市场征战,公司的设计队伍、营销队伍、参与国际市场的能力都能够在国际市场同行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635465466022385121

钟景明


  “我们最终能够战胜困难,总结起来有几点:首先,是依靠科技创新;其次,我们着重培育自己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宝塔式的形态。以何季麟院士为塔尖,27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位博士,30多位硕士以及自己组建的专家队伍形成了重要的中间部分,塔基则是近5年来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和自学成才的工程师们,技术人员占公司的40%左右。”钟景明说。“最初企业使用研究所与工厂紧密结合的体制,从而使企业90%靠自主研发也加快了产业化。近几年我们开始注意保护知识产权,我们拥有60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0多项。这对扩大市场份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保障。”

  2008年1月26日,由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重组的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从何季麟手中接过接力棒的,是出任中色东方董事长的张创奇。


  战略重组——时代的要求


  出生在宁夏固原的张创奇是典型的西北汉子,脸色黝黑、性格耿直却思维缜密,科班出生的他对有色领域情有独钟。“从铝业到钽业,新岗位,新起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你的事业就是创奇。”这是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评委会写给张创奇的颁奖词。在张创奇的带领下,中色东方在钽铌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降、汇率同比较快上升的不利因素下,迎难而上,全年实现销售额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利润、出口额创2002年以来最好水平。


  关于重组,他说:“中国有色集团重组原宁夏东方有色集团公司,我认为这既是行业内的一次重大重组行为,同时也是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一次成功重组的案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央企给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优势;其次,这次重组令我们感到政策上的优势,在企业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提升。通过重组,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重组之前我们的资产规模大概是37亿,到今年2月,我们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70亿。”


                                       635465468340081192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