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听时代的足音

2014年03月18日 9:22 76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采访手记

本报特派记者 刘京青

本报特派记者 刘京青

  跑两会,是对记者体力和精力的极大考验。不但要腿勤、眼尖,还要手快,及时发稿,真要有点功力才行。短短不到10天的会议,要采访行业40多名代表委员,这让我们上会的记者神经紧绷,不是在驻地,就是在赶往驻地的路上。随时都处于“战斗”状态的我们,既有记录到代表委员风采的喜悦,也有错过采访时机的遗憾,累并快乐着,正是上会记者的真实写照。
  功夫一:眼尖。代表们集体进入大会堂,那场面够壮观,各路记者长枪短炮,寻找着采访对象。在近3000名代表中发现行业代表的身影,绝非一日之功。对张士平代表的采访就是记者在大会堂会场外蹲守的结果。记者还曾经在电梯关门的瞬间发现陈成秀委员,夺门而出的敏捷,那是不是更显功力呢?
  功夫二:腿勤。大会堂、代表委员驻地、新闻中心,十几个采访区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分散开去,全体大会、团组讨论、小组讨论、新闻发布,辗转于各个驻地、各楼层的会议室,具备一定体能、“能征善战”是基本素质。
  功夫三:手快。白天上会、拍照、采访,晚上整理录音、写稿、准备第二天采访提纲,这几乎是每个上会记者的日程表。庄严的大会堂里,行业代表委员们履职尽责,共商国是;会场外,民生、行业发展、经济走势,一个个热点通过记者的文字被记录。关注着你的关注,传递两会声音,是一名上会记者的责任。
  我跑两会,我骄傲。

QQ截图20140318091916

本报特派记者 李幼玲

  两会召开前,社领导把我们几个跑会的记者召集一块,告诫我们今年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作为上会的记者要带着问题,做好功课,如何捕捉对行业发展有建议的问题?如何从受众关心的角度反映问题?跑会当中人员安排、车子安排都以两会工作为重心。我们深深意识到对两会报道的重视,所以我们早早进入角色,担起报道的重任。
  3月3日,当全国政协拉开帷幕的时候,我们用心将一条条短信发给委员和代表,不论委员回复的是简单的话语,还是“好的、谢谢、两会见。”这样的几个字,我们的信心是满满的。当委员、代表给予了采访时间,我们用热情在会场外执着地等待时,感受更多的是,这一刻仿佛等了一年。用同事小刘的话:“这些天我们就像打了鸡血那么精神振奋。”
  跑会虽然辛苦,但也很有乐趣,戴着两会记者证,站在通往人民大会堂的广场上,迎接着委员们到来的时刻。小风吹来,天气虽然还有些寒意,但我们真的没觉着冷,而是睁大了眼睛希望能看到自己行业的委员,亲自拍下他们走在人民大会堂前的风采,那一天尽管我们眼神在不停地搜寻,我们最终在流动的人群中看到了三个委员熟悉的笑容;怎能忘记,当公众人物出现在眼前时,很多记者蜂拥而上的热情,刹那间会感染我们周边每一个记者,此时,我们也会拿起相机对准已经围了一层又一层的记者和被采访者;当戴着特殊胸卡穿梭在两会代表的驻地时,值班武警仔细打量和对照我们的证件时,我们也会幽默一下:“长得不像吗?”气氛顿时轻松开来。特别是有位武警战士发出好奇:“有色金属是什么?”我们立马解释:铜、铝、铅、锌、锡、镍……
  当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俩字出现了77次的报道时,委员和代表们深深地感慨:总理所做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改革落笔之重超乎预料,无疑是一份深化改革路线图和决心书。这样的话语,使我们看到的是希望,憧憬的是未来,我们要把这番真挚的言语传递给行业的兄弟姐妹,让我们一起为改革热情助力。

QQ截图20140318092019

本报特派记者 任君芳

  在今年两会的采访中,我对这四个词感受最深:信心、力量、责任、希望。首先,代表委员对于政府有信心。无论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还是来自基层的平民代表,对于本届政府在经济转型发展期的一系列举措和取得的成效非常认可,对于解决今后发展中的问题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自哪里?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增强自信,在自信中巩固成果,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了信心的力量。
  同时,在对有色行业代表委员的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正如中铝公司总经理孙兆学所说:“做企业就是要有担当和责任意识。”从代表履职的责任,到对本职工作的责任,从行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到企业对行业发展应负的责任,从经济责任到社会责任,几乎从所有被采访的代表委员身上,都能体会到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有责任,敢担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盛的根本。由此,记者感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

QQ截图20140318092115

本报特派记者 定律

  每年的两会历来都是亿万人关注的焦点,将近一个甲子的全国两会见证着中国的发展进程。两会也历来是中外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场合,如何提高报道的有效性也是各个媒体对外报道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3月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前坪,全国政协委员们下车的一瞬间,上千位记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各个委员冲去。作为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记者,我一下懵了,每个委员都被记者层层包围,刚刚还秩序井然地在进行安检,瞬间怎么成了这个架势?这个疑问只在头脑里逗留了不到一秒,出于职业的本能我已高举照相机和录音笔冲进了人群中。时不我待,错过一秒就会漏掉一个“重磅炸弹”。
  今年的两会,有不少地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为昆明暴恐事件遇难者集体默哀,新闻发布会对“敏感问题”不设防,首次启用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人大会议会期进一步缩减至8天半,“实名制”瓶装矿泉水亮相会场等。而有色行业代表委员们的“接地气”和重实效,则给了记者很深的印象。尽管他们没有明星委员那般夺目,也没有政府官员们那般“抢手”,但他们各个都手持多项议案、提案和建议,奔走调研,尽心尽力地为行业鼓与呼。总的来说,两会朝气蓬勃中的与时俱进,让记者感同身受。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