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有色: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创新有色”

2013年11月11日 9:16 666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矿建设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有色”)位于风景秀丽的东方山南麓,素有“三楚铜都”的美誉。公司发端于铜矿开采,成长于粗铜冶炼,壮大于以铜业为主的多元经营,为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一家集采、选、冶炼、加工、科研、贸易、建筑、物流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60年的发展,为中国铜工业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公司把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作为动力之本、发展之源,使公司的发展迈上了创新驱动的轨道,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12年,大冶有色以营业收入636亿元的业绩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80位。

1

公司领导到一线看望职工,董事长张麟和职工一起吃保健饭

  坚持解放思想 破解发展难题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麟曾说:“解放思想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只有坚持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应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2006年以来,他还先后发表《解放我们的思想》、《再谈解放我们的思想》等三篇署名文章,在大冶有色掀起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改革”的热潮。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集中破除了企业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求稳怕乱、求稳守成的消极思想,牢固树立了市场理念;破除了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和封闭保守思想,树立了开拓创新理念;破除了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树立了用超常的思维,辩证地看待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摒弃了坐而论道、无为而治的做法。解放思想破解了企业的发展难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思想理论的引导,公司领导班子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重,发展为大”的理念。2006年9月,新班子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公司改革发展思路和“十一五”规划及时进行调整,确立了资源开发、规模提升、结构调整、资本营运、人才强企“五大战略”,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2010年2月,在初步取得“五大战略”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公司又提出经营上规模、管理上台阶、改革上力度、发展上速度、和谐上水平“五上目标”。伴随着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大冶有色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的内部改制:一是根据湖北省政府与中国三峡总公司、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于2008年6月签订的合作协议和投资协议,于同年12月完成对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改制工作,并通过减资剥离非铜业资产,改制组建了湖北金格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企业股权多元化和组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二是于2010年6月完成组建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改制工作,并于同年8月正式揭牌,整体形成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产权为纽带的集团化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公司通过一系列资产并购、股权置换和组织结构调整,于2012年3月将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的资产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每次改制都严格按照《公司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决策、监督、执行”三大体系权责明确、相互依存、有效制衡的经营机制,并相应调整和优化有关新公司的组织架构及管理关系,先后进行了3次机构改革和6次局部调整,全面完成公司内部所办的公安、中小学校等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的工作,妥善处理了“关、破”遗留问题。
  在推行上述系列改革的同时,大冶有色还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公司对重组改制后的各种新公司职工劳动关系及时进行变更转移,对不在岗人员、在“小法人”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作的全民身份人员和临时性务工人员的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坚持实行领导人员任期内述职述学述廉、组织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和处、科职干部按规定年龄退出职位的制度。进一步拓宽公开招聘、市场选聘和人才引进等选人用人渠道。从2011年5月起,开始实行工程技术岗位设置和竞聘首席工程师及一级、二级、三级工程师制度。在薪酬分配方面,由结构工资制改为全员岗位绩效工资制,继续完善计件工资制、含量工资制、领导人员年薪制、优秀科技人员岗位技术津贴制和重点项目贡献奖制,并多次调高艰苦岗位津贴、技师津贴和保健费发放标准。按《劳动法》要求规范用工行为,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基本分配制度的薪酬体系,逐步完善“市场引领经营行为,效益决定薪酬分配”的激励机制,朝着“人员能进能出、职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