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钼都”插上腾飞的翅膀
——河南省栾川县打造“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纪实
2013年06月24日 14:37 12169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有色装备 作者: 王琼杰
通过基地合作,正在实施的地质矿产科技项目达9个,投入资金5080万元;正在申报项目3个,项目资金5亿元以上;通过前期基地合作,开展理论研究、成矿预测和系统勘查等工作,首次在部分找矿靶区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发现了大型、超大型铅锌银矿产地4处。
与此同时,基地的重要支撑平台,也是标志性建筑——科研大厦已经封顶,不日将正式投入运行,届时将成为各类地质科研项目、课题的“孵化器”……
近日,记者来到“中国钼都”栾川县,处处看到其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该县地质矿产局局长魏敏强笑着告诉记者:“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将彻底改变栾川县‘一钼独大’的格局,把‘中国钼都’打造成我国重要的钼铅锌多金属矿产地,实现由矿业大县向矿业强县的跨越。”
勇于担当闯新路
栾川地区位于我国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的豫西南钼铅锌多金属成矿核心区域,是我国著名的“钼都”所在地和重要的金属矿产基地。截至目前,该地区已发现和探明矿产资源50余种,其中,钼、钨、金、锌、银、萤石等储量丰富,钼探明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为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目前,栾川县共有矿山企业258家,日采矿规模已超过11万吨,日洗选处理能力近12万吨。矿业经济占全县GDP总量80%以上,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但是,栾川作为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随着几十年特别是近10年的强力资源开发,后备资源保障能力已明显不足,基础地质研究、深部探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能力等已明显滞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安全生产及对环境的破坏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打破资源发展瓶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栾川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破解资源约束瓶颈,除了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和鼓励境外初级矿产品进口外,还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在现有矿产资源储量上下功夫,摸清家底,高效利用好现有资源储量、盘活一批过去由于经济技术条件限制而暂时不能被利用的资源;二是摸清家底,查明资源潜力,划分成矿远景区,圈定新的找矿靶区,为资源勘查和找矿突破提供基础支撑。谈到该问题,魏敏强的一番话颇有见地——:“相比之下,查明资源潜力、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加强深部探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对于快速破解资源瓶颈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
“地矿局不能只‘管’矿,必须要迎难而上,转变观念,强化服务,在促进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2008年初,刚刚担任栾川县地矿局局长的魏敏强,把“转变”和“强化”的立足点放在了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和查明资源潜力上。
但是,查明资源潜力是一项探索性、专业性、风险性很强的工作,仅靠栾川县的“智力”根本无法满足。魏敏强不仅敏锐地捕捉到了科研工作对栾川实施“工矿强县”战略和实现“中国钼都”转型的重要性,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栾川自身的“短板”和亟待破解的难题。
借“才”为我所用,借“智”谋求发展!不经意间的灵光一闪,让魏敏强似乎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深思熟虑后的他向栾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盘托出自己的设想和计划后,当即得到了领导们的赞许和支持:“有眼光,有远见,敢担当,县里全力支持地矿局开展这项工作!”
拿到县里的“尚方宝剑”后,心中有底的魏敏强又马上向洛阳市国土资源局领导汇报,并得到了高度重视。洛阳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矿管的党组成员秦传钧当即与他一起赶往郑州,找到了“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功勋集体”,且被誉为全国省级地质调查院的“一面旗帜”的河南省地调院。
英雄所见略同。当时的河南省地调院正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也正急需寻找一个地质科研基地。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在2008年底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河南省地调院与栾川县地矿局也就深部找矿、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在河南省地调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的基础上,3家单位开始着手组建栾川县“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