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产品进入报废高峰期 回收处理措施亟需完善
2013年05月07日 9:25 7178次浏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加拿大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时会支付一定的“环境处理费”,这笔资金会帮助相关机构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图为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的一家电子垃圾回收厂内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拆解后的电子垃圾零件进行分类。记者 马晓澄 摄
从5月1日起,商务部出台的《旧电器电子产品流通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旨在规范旧电器电子产品收购和销售活动。业内人士对比表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电子垃圾对我国环境的污染现状,但在操作实行中仍然存在处罚力度不够等诸多薄弱环节。专家建议应加强立法规范、加大处罚力度、切实对市场进行监管。
“正规军”与“游击队”并存
电子垃圾又称“电子废弃物”,主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等通讯电子产品的报废品。
随着各类家用电器和电脑、手机等办公和通信设备日益普及,我国的电子产品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报废高峰期,每年所产生的废旧家电数量相当可观。有数据显示,如果按照10年至15年的使用寿命计算,那么如今中国每年将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以及600万台洗衣机要报废,此外还会有500万台电脑和上千万部手机进入淘汰期。
在对北京、天津、长春等地的市民采访时记者发现,平均每人拥有废旧手机数量在1至2部。有的人把旧手机送给亲戚,有的拿到二手市场卖掉,更多的干脆把手机闲置在家里。在天津海光寺苏宁店,某品牌手机销售员称,五一小长假两日来手机销售情况不错,多数购买者属于改善型。
目前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大量家用电器超期使用和废旧电器任意处置的现象较为普遍,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根据从业资质,我国电子垃圾产业形成了两种队伍:“正规军”和“游击队”。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一些省市开展试点,建立了一批正规电子垃圾回收处置企业,这些“正规军”企业被列入“电子废弃物收集处置名录”,规模大,技术先进。
尽管按照法律规定只有“正规军”才能从事相关的电子垃圾处理业务,但“游击队”仍是电子垃圾收集处理产业的主力。所谓“游击队”,是指垃圾集散中心和拆解户,他们并没有法律所要求的行业资质,规模小,人数多,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在天津一民营回收点,电子产品回收价格尽管不高,但仍普遍高于“正规军”,而拆解方式多以取出核心件、融化金属等为主,方法简单粗放,四周烟尘弥漫。
吉林省环保厅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吉林省已经制定了《吉林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但非法收集、拆解转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而且目前各级部门监管能力及技术手段仍不能满足需求,缺乏有效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全过程监控管理手段。
电子垃圾回收形成庞大产业链
曾经在长春某大型手机商场中一直从事电子回收商的孙雨壮认为,之所以“正规军”不敌“游击队”,在于正规的电子拆解企业收购价格低,通常还会收取一定的处理费,令不少回收经营者“避而远之”。
孙雨壮表示,整个废旧电子产品回收行业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其中包含了回收者、不同规模的回收经销商和电子垃圾加工处理处。
电子垃圾回收者主要是外来的打工人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城市中各个社区街道中很容易发现开着摩托车,骑着三轮车的小贩出没,他们从居民手中回收废旧的物资,或者在大街上、垃圾箱、垃圾堆旁捡各种可回收的物资。
各种规模的回收经销商处于中间等级,中小型回收经销商从回收者手中收购所有的电子垃圾后,运送给不同的专业大型的回收经销商,可回收的电子垃圾最终会运送到电子垃圾加工处理处进行最终的处理。
目前我国对电子垃圾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第一,部分可回收利用的电器元件进入二手市场进行交易,然后重新组装到新产品中。吉林市物华科技城电脑回收商吴壮对记者表示,废电脑按废品价格回收,将芯片、主板等拆解后,用特殊药水涂改后,安装在其他机器上。
“二手电子配件,翻新后当全新零件贩卖,几乎是行业内的‘行规’。”天津市颐高数码广场Thinkpad专卖店的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店员也证实这一点:“现在电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很薄。对电脑拆件换件,‘以次充好’销售十分普遍。”
第二,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将电子产品进行集中分离,从中提取出原料后,残余部分被送往垃圾厂进行处理。孙雨壮表示,他回收来的家用电器,主要销往部分专业技工学校,用于学员日常学习维修。也有一部分卖给一些收购商,他们从废弃的家用电器中利用小作坊提炼出金属资源。
第三,一些家庭小作坊式的垃圾处理厂对不能被二次利用的电子垃圾,进行手工拆解,然后再用酸性液体置换金属,但这种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吉林市物华科技城手机销售商王帅淇表示,由于手机体积小,回收成本相对较低。但因含金等有色金属,其回收价值较高,更容易被“回收游击队”盯上。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