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张亚忠献计“找矿突破”
2013年03月12日 10:55 2782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两会聚焦
推进信息共享 建立激励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献计“找矿突破”
毫无疑问,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立足国内保障资源需求的重要举措。
记者从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组织实施座谈会上获悉,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找矿突破生动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有望超额完成第一阶段目标。
“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过程中出现了如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使项目配套技术人员不足、重大勘查项目综合研究欠缺、同一地区有来自不同系统的野外队进行重复工作形成人力财力浪费等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在提案中如是说。
对此,他建议在深化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加强地质工作、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时,应加强两级地勘基金的合作联动、勘查质量监管、综合研究及地质科研工作、人才培养,调整勘查项目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周期,以及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张亚忠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原地矿、煤炭、核工业、冶金、有色、武警黄金、化工、建材等各部委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地质勘查单位,在地质勘查时又各自为政,以各自不同的渠道和资金来源立项,难免造成多家单位在同一地区投入地勘工作,带来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
“加强中央地勘基金和省级地勘基金以及其他各种财政资金的勘查合作和相互联动,是实现协调工作部署、整合勘查投入、推动找矿突破、避免重复投入的重要途径。”张亚忠对此建议,应建立工作配合机制、定期联系和会商机制以及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中央地勘基金和省级地勘基金项目本着相互开放的原则,在规划部署、立项论证、监督检查、成果验收等环节,互派技术管理人员参加,建立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信息抄送制度,及时通报地勘基金管理动态,中央地勘基金搭建网络平台,推进地勘基金的信息共享与交流,以此避免重复工作及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
此外,随着国家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地质勘查资金的增加,地勘单位对项目合作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项目多人手少已经成为现实情况。
“由此形成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盲目追求勘查速度、简单应付工作量、忽视找矿效果。”张亚忠认为,为确保国家财政资金有效投入,实现地勘基金滚动发展,必须加强勘查质量监管。建议设立地质勘查监理机构,勘查项目配置监审专家,从项目立项论证、实施方案审查到项目实施和成果提交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有效投入。
在加强综合研究及地质科研工作方面,张亚忠认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地质勘查项目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科研与勘查工作脱节等现象,势必影响地质成果质量。为确保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能如期实现目标,建议加强勘查项目综合研究工作,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在勘查过程中不断优化,确保各种方法技术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强对重大勘查项目及矿产远景调查设置专题研究,重要成矿区带的科研项目和与其整装勘查项目相结合,提高基础地质工作和重大勘查项目的科技含量,以期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在调整勘查项目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周期,张亚忠认为,地质工作绝大多数为野外工作,受季节限制较大,如果任务书能在冬季之前下达,设计编写与评审能在冬、春季节完成,春末夏初即能开展外业工作,将最大限度地保证野外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综合研究及设计优化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远景调查等基础性地质工作是地质调查、航空遥感解译、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等各种方法技术综合研究的工作,目前有些地方2年周期无法如期提高高质量工作报告,因此其工作周期应适当增加到3~4年为宜,以利于提交高质量的基础地质资料。
在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张亚忠在提案中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原地矿部所属地勘单位属地化后地质工作进入低谷10多年,地勘单位专业人才流失,地质院校合并转型,许多地质专业减招、停招,地质专业人才继文革之后出现第二次严重断档致使生产一线中坚力量欠缺,一些特殊专业如岩矿鉴定及人工重砂等专业技术人才在基层地勘单位甚至科研院所已经后继无人,少数能开展岩矿鉴定的实验室,也是靠已退休10多年的老同志在硬撑。“为了地质事业的未来,高等院校应加强基础地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一些特殊的专业更不能丢,还要为我们的地勘行业培养专业齐全的地质人才。对于基层地勘单位及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岩矿鉴定室及人工重砂室等要给予扶持尽快恢复。”张亚忠说。
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地勘单位和地质工作的潜能,也是张亚忠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国矿产勘查成果收益没有考虑地勘单位的智力投入,并且权益分配不明确,直接影响到矿权持有主体的申报积极性和地勘单位的找矿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地勘单位和地质工作者通过技术投入实现找矿突破的主观能动性。
“尽管当前一些省区探索提出在矿权出让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的奖励资金,但由于现行的矿业权价款管理政策中没有考虑地勘单位智力投入部分,在当前财政投资矿业权价款缴库体系中难以兑现,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张亚忠建议,要改变在地质找矿过程中地勘单位就是“打工者”的观点,要为地勘单位配置矿权,调动广大地勘单位和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
此外,他还建议地勘单位走探采一体化的道路,让找矿人找到矿后能够参与开采,从而调动找矿人的积极性。
张亚忠表示,以“矿业反哺勘查”是实现地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世界矿业发展的一个良性循环机制。安徽泥河经验提出探矿权超前设置1∶5万矿产远景调查新模式应在全国推广完善,国家财政出资开展的1∶5万地质勘查、矿产远景调查等涉矿类公益性地质工作,采取招标方式择优选择单位承担,经验证明发现有价值的找矿靶区或矿产地后,由承担该项目的地质勘查单位直接申请登记探矿权,以此为基础与企业合作,走探采一体化道路。
“这样可以鼓励地勘单位踊跃投身于需投入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周期长、短期难见成绩和效益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远景评价项目,也有益于这类基础地质工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为国家优选更多的找矿靶区。”他最后表示。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