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铋的投资价值
2013年02月06日 13:9 628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稀土
2013年2月6日,金属铋将和金属镓一起在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同步上市。金属铋在大多数投资者心目中都是一个比较新的品种,铋在稀有金属家族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铋的医用价值
铋有丰富的医用价值,生活中常见的胃药、止血药物和化疗医疗器械中,就有铋的成分,我们常见的六铋治中就含有铋。医药行业作为抗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对金属铋的需求一直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钒酸铋,首选的新一代环保材料
铋及其化合物钒酸铋等因为具有无毒、耐腐蚀的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色泽,在颜料领域的市场需求日显凸显。在食品、玩具等领域、光催化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绿色金属”,刚性需求
铋作为银白色或微红色的稀有金属,是全球公认的一种非常安全无毒的“绿色金属”。全球铋的生产大多是在处理铅、铜、金、银、钴、镍和钨等矿石过程中作为副产品提取,以铅的副产品为主,一般而言,每20-300吨铅的副产品中可以提炼一吨铋。由于环保等问题,近年来铅的产量下滑明显,铅在环境和经济上的成本被转嫁到了铋上,经济性问题导致近年来各国铋的产量有所下降。
铋的用途繁多,在化工领域需求分散,用途越来越广泛,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当中。全球随着铋替代铅在各个方面的应用,铋合金和冶金添加剂方面的需求增速将逐渐超过在医药等传统领域的需求增速。由此可见,金属铋的用途非常多,应用领域广泛,未来增长潜力较大,决定了金属铋的的消费需求整体呈现一定刚性,不随强周期行业的景气度波动。
无毒环保,今后大有替代铅的趋势
铋是全球公认的一种非常安全的无毒金属,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这种“绿色”金属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铅的毒性,会严重伤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国际上一直在寻求铅的替代品。铋由于和铅在许多性能方面都很接近,而且是对人体无害的“绿色金属”,因此铋就成了替代铅的首选材料。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的实施后,日韩的电子产品,包括等离子电视等必须使用无害替代品才能进入欧盟市场。韩国的三星电子、LG电子和大宇电子都开始生产不含铅的等离子显示面板,而三星电子在2008年之前在生产等离子显示器面板时候会大量使用金属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在06年已经宣布其等离子显示器面板实现无铅化。日本日立也在2007年中期停止等离子显示面板使用铅。未来人们对健康环保的要求提高,作为绿色金属,以铋代替铅将刺激市场对金属铋的需求。
提振产业地位 从民间收储起航
2010年全球金属铋产量预计接近16000吨,其中中国的产量超过12000吨,占全球产量的75%。墨西哥产量大约1200吨,比利时800吨,秘鲁650吨,日本400吨。除此之外,日本,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玻利维亚也是主要产铋国。从消费量来看,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比利时、韩国是铋的主要消费国。
尽管中国的铋金属储量、产量、销售量及终端产品的消费量均为世界第一,但长期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和行业内不完善的定价机制导致中国铋生产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议价能力低下。国际铋金属的话语权(定价权)长期掌握在国外垄断的采购商的手里,全球最大的两家金属铋消费商英国的MCP公司和比利时的斯德驰公司在2007年9月合并组成比利时的MCP集团,这两大集团合并后,其金属铋的采购总量占到了全球的70%,可以说完全垄断了铋的全球市场。
不单是铋,低价出口已经导致多种稀缺资源流失惨重,为扶持稀有金属产业,2010年以来,国家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以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资源整合、产能集中,涉及稀土、钨、锑、钼、锡、铟、锗、镓、钽和锆等多个品种。实际早在2008年12月16日,国家物资储备局收储葫芦岛锌业30吨铟。2012年11月5日,中国国储局又收购了20吨铟,这是继9月底国储收购60吨铟之后的再次收储,两次累计收购80吨,约占全年产量的25%。2012年9月启动的锗收储计划为20吨。
铟自从登陆泛亚平台以来,库存量已经达到610多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铟储量国和输出国,2011全年的铟产量也仅有340吨,泛亚铟的库存量接近全国铟年产量的2倍。此举表明交易所正在铟品种上形成有利于我国产业成长的全球定价权。
泛亚平台动员大量民间流动性,提振了稀有金属产业,也使普通投资者分享到了稀有金属资源增值的收益。泛亚平台开创的“商业收储”的创新模式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实现了共赢。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将于2013年2月6日10:00-11:30先期挂牌发售金属铋40吨,最小购销单位:铋10千克(铋1220元/10千克,市场参考价1280元/10千克),金属铋品种正式上市交易时间为2013年3月1日。品种购销订单请在交易所官网货物介绍里面查看,挂牌发售数量有限,请大家关注。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