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有“价”:各国再生资源回收亮点展示
2013年01月06日 14:48 11018次浏览 来源: 环球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太平洋东北部的一种海鸟叫北方管鼻鹱,它们十有八九都吞下过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一项加拿大的调研最多在一只鸟的胃中找到454块塑料;而在地球的“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南面坡道上,从2011年4月开始,一行29名登山好手带着75头牦牛和65名背夫,艰难地攀爬了近1个半月,为的只是从山上运下8吨几十年来的积存——垃圾。
在这里,无需赘述人类历史和人类垃圾历史之间的关系,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要和天天产生的废物进行和谐共处的发展阶段,虽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应对之策,但它们中优秀的代表都秉承同一个理念——垃圾有价,不仅是价格更是价值。
无论是德国的小瓶换小票、日本的金银提取术,还是瑞典进口垃圾当燃料,这些国家之所以能整体保持山青水绿、生态怡然,就是靠把垃圾再资源化,靠垃圾管理上的制度革新,而不是一埋了之、一烧了之。个中做法,颇值借鉴。
日本:“淘金”电子垃圾
日本垃圾分类制度中,最为繁琐的当属电子垃圾处理。
日本2001年4月开始实施《家电回收法》,将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视机等较大家电作为回收再利用的对象,后来又将电脑纳入其中。这项法律对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承担的义务进行了划分,家电生产企业必须承担处理和利用废旧家电的义务,销售商有回收废旧家电并将其送交生产企业再利用的义务,消费者所承担的义务是“花钱扔垃圾”。
记者所在的东京涩谷区是这样规定的,市民家中的废旧家电可由购买时的零售店回收,也可以由东京都指定的企业进行回收。不过,个人需要支付回收费和上门回收搬运费。回收费的多少视家电生产厂家、型号、大小而定,通常在2000日元(约合150元人民币)至5000日元(约合380元人民币)之间。处理家电时,市民可先通过家电零售店或邮局购买“家电回收券”,然后直接拿至制造商指定的回收场所,或在缴纳一定运费后,由专业机构上门回收。
目前日本共有专业家电回收处理企业近50家,许多企业的循环利用率都大幅超过法律规定。
近年来,随着稀有金属价格飞涨,日本产业界非常重视从废旧手机、电脑等电子垃圾中回收稀有资源。
日本秋田县小坂町有一家名为“小坂制炼”的废旧电子垃圾处理厂,该厂从2008年4月引入新型冶炼炉,主要对手机、游戏机、数码相机等小型家电进行提炼,然后分离出贵重金属。目前,该厂年处理小型家电10万吨,从中提取黄金5至10吨,白银300至500吨。并且还提炼出了生产液晶电视所不可缺少的铟、生产半导体所需要的镓等稀土类资源。像小坂制炼这样以处理小型电子垃圾为主业的企业,日本已经有许多家。
或许是认识到小型电子垃圾的二次开发潜力,日本国会于2012年8月3日通过了《小型家电回收法》,计划2013年4月起施行。该法实施对象是手机、数码相机、游戏机、电脑、摄像机、电话机、电子词典、播放器等96个品种小型家电,目前已有城市进行试点。这些试点城市专门开辟出一些固定回收点,安设小型家电回收箱。与处理大件电子垃圾不同,市民可以免费将废旧小型家电投放至固定回收箱,然后由回收企业进行分解,最后交由冶炼企业提炼出稀有金属。
德国:扔垃圾、退押金
在德国生活,如何处理垃圾是一门大学问,有人甚至调侃说,“在德国要想正确将垃圾分类,先要读个博士!”
不过还好,德国有关部门十分细心,在垃圾屋的墙壁上贴了说明,详细解释了生活中的日常垃圾该如何放置。如果碰到罕见的难题,也不必担心,有关部门在每个垃圾箱上都留下了电话号码。
在德国,不同于一般垃圾,易拉罐、一次性饮料瓶和啤酒瓶“身价不菲”,必须“另眼相待”,不能随便丢弃。2003年以来,德国为推进环保,强力推行押金制度,每个易拉罐、饮料瓶或啤酒瓶押金0.25欧元(约合2元人民币)到0.5欧元不等,消费者在超市或者小店够买时就已经支付了押金。
因此,在德国,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拎着或背着满满一兜子空瓶子到超市,在自助回收机前,将瓶子一个个塞进去,最后打出小票。可以找收银员将小票折算成现金,也可以重新在超市购物使用。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德国就确立了对垃圾进行环保处理的思路,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垃圾回收、处理思路和体系——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加强垃圾的回收利用,对实在不可避免的垃圾将进行妥善的无害化处理。
记者注意到,每周一的上午,环卫部门的垃圾清运车都会准时来到小区,逐一将垃圾屋里的垃圾桶“请”出来。许多可回收的垃圾的“再生”过程由此正式开始,纸张和塑料包装等相关公司可以回收再利用,饮料瓶和啤酒瓶经过严格消毒和包装后又可以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历程。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有机残余垃圾,德国充分利用堆肥处理技术,将其变为肥效优异的堆肥。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