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都”大余“绿色”发展“变废为宝”
2013年01月06日 9:30 2694次浏览 来源: 中国财经报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近年来,江西省大余县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着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促进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有效统一,推动“世界钨都”向“绿色钨都”转型发展。
大余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90多种,其中钨资源居世界之首,矿业是该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该县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新机制,积极引导矿产开发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促进矿业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该县以重点矿山企业作为绿色矿山建设试点,以点带面,促进矿产开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及时恢复生态环境。在生产组织过程中,建立无污染、无废物、无废气的生产系统,设计、开采、运输等环节推行全面“绿化”,建立和完善了井下充填系统,使矿山废石与井下采空区处理实现有机结合,确保不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该县矿山企业建立了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生产用水自上而下多次循环利用,既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坚持边使用边绿化,实施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使昔日的露天采坑和堆放废矿渣石的荒坡,变成了满目翠绿的果园、草地和林地,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避免了引发各种地质灾害。
为摆脱资源枯竭对矿业经济发展的制约,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行“一套政策扶持、一支队伍服务、一笔开发费用跟进”的工作机制,大力扶持矿产品龙头企业,强势推进矿产资源整合,不断优化矿业经济结构,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了纵向延伸成链、横向集聚成群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了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水平。
该县积极引导矿山和选矿企业走矿山采选、加工、经营联合之路,整合生产要素,提高钨矿回收率,实现原矿增值。积极推动资源向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聚集,利用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实现矿产资源开发集约、节约、高效的转变。尤其是今年以来,该县利用被列为江西省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的契机,主动作为,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一批钨矿产业大项目开工建设,钨产业龙头企业正加紧产品研发,增加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规模,产品市场有望扩大,钨冶炼整体效益和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与此同时,大余县注重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一是以废石、废水和尾砂综合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将废石、尾砂广泛用于建筑工程建设,并投资建设了钙化砖厂,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利用选矿尾砂开发生产新型环保墙体材料,减少尾砂占用库容。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走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之路。成立了金属工艺品工作研究室、奇石协会,开辟了奇石一条街,把古驿道文化、梅文化、牡丹亭文化、理学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添加到矿产品的衡量维度中,将早年被人们用来浆砌墙脚、填埋路基的南安石等非金属矿产,雕刻成茶盘、石壶、工艺饰品,使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共发展,实现了资源开发利用的培增效益。目前,该县制作的观赏石、矿晶标本,进入全国50强的就有20立方米,年销售额近千万元,近年涌现出的多家贵金属工艺品加工厂年产值近亿元。
在此基础上,大余县完善政策调控,优化发展环境,构建矿业经济有序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该县科学制定矿业发展规划,明确大余今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原则和目标;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及加快矿业转型升级的投资机制,为优化矿产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治理监管,有效维护矿业健康发展秩序。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