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浙江环保拦截1029家企业

2012年11月23日 14:0 239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浙江省环保厅昨天透露,今年前三个季度,有1029家想落户浙江的企业(项目)因过不了环保关而胎死腹中,还有44家拟建企业(项目)被“缓批”。
  去年全年,有约3万家企业(项目)希望在浙江创办,其中1761家被环保部门枪毙。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说,其实被毙企业远超过这一数字,不少投资人在环保部门咨询项目时就被明确告知“没有落户的可能”。
  这些被否决的投资项目中,有的在其他省、市能顺利通过环保关,在浙江却被卡住了,因为浙江有自己独创的环保审批程序,这套被称作“三位一体”的程序,其严苛程度超过多数兄弟省市。
  就算污染排放能达标企业未必准生
  在国内多数省市,对一个新建投资项目实行的是单一的“项目准入”,对其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价,看看它是否属于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选址是否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生产工艺是否先进,每年要排放多少废气、废水、废渣,工厂的排放物是否有治理的可能,上马治理设备后企业是否还有利润空间。
  若这些指标都符合环保要求,这家企业就会被环保部门放行,但是,在浙江,这只是三个准入门槛的其中之一。
  2008年开始,浙江各县、市、区分别编制出《生态功能区规划》,在每个县市辖区内的每一寸土地分别划入四个类别:禁止准入、限制准入、优化准入、重点准入。一家企业想落户浙江某地,首先拿这个“空间准入”门槛来量一量:禁止准入区域除了生态保护项目外,其他投资一概无法进入,限制准入区域只准建少数生态环保项目,优化准入和重点准入区域才是多数投资能瞄准的区域。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说,国内通行的单门槛环评还有个弊端。比如说,一个工业园区内有10家化工企业,每家企业单独搞环评都能达标,但10家企业同时排污,可能就超出了工业园整块区域的天空、河流污染物扩散、自净能力。
  在浙江,环境承载力这一概念被用在了环评上,这道叫做“总量准入”的门槛,要求省内每个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工业小区、开发区、高新园区都编制一套规划,弄清楚这块区域每年究竟能承载多少废水、废气、废渣,能提供多少用水。有了这套规划,一个拟建项目,就算项目本身的环评通过了,也符合生态功能区规划,但它即将产生的污染物和园区内如今已有污染物相加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这个项目也会被枪毙。
  3次公示1次公告公众都可对上马项目说不
  在企业酝酿出生的全过程,它的建设信息将4次与公众见面,征求公众的意见。
  第一次公示在确定要做环境评价之后,要告知公众项目内容、环境评价负责单位。第二次公示是在环境评估初步结果出炉之后,公示专业机构对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判断,告知公众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范围多大,影响程度如何。每次公示均为10天,若公众集中对环评结果提出疑义,投资方和环评单位要回应公众质疑,甚至重做环评。
  第三次公示在环保部门拟批准新建项目的环评报告之时,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最后,通过审批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还要公告10个工作日。就算是到了公告阶段,公众依然有说不的权利,可通过行政复议或是行政诉讼推翻环保部门作出的决定。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