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市未“脱困” 下游市场消费疲软

2012年11月12日 9:36 2177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资讯

  全球经济仍未走出低迷状况,这使得铜价的季节性表现更为明显。今年旺季不旺,铜价如同上半年一样提前见到高点并在淡季来临前就开始回落。业内人士认为,在今年余下的两个月中铜价仍会处在盘整区间低点,预计铜价在明年上半年有所反弹后会走出大幅下跌行情。
  2012年9月下旬到10月份,国内外铜市未能继续走高,铜价位于高位震荡,并且重心开始下移。其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铜受制于9月中旬反弹的高点8422美元,在近一个月内位于8000~8400美元波动,10月中旬开始破位下行。国内铜价受制于60507元,10月中旬以来向55000元震荡下行。
  9月初全球主要国家的积极措施引发了铜价反弹幅度超过10%,但旺季不旺成为市场最大的压力。与此同时,铜矿供应能力正在不断得到恢复,铜精矿加工费回升幅度达到50%。一方面是产量增加,另一方面是消费不旺,全球铜库存在旺季出现增加,这些都给市场带来压力。
  11月份铜消费进入淡季,一般来讲,在宏观趋势并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铜价走出淡季行情的可能性很大。考虑到9月份全球集中救市已经使政策市的作用提前释放,在年底的两个月中,欧洲债务、美国财政悬崖、中国房地产不放松等问题仍然存在,铜价走出淡季下跌行情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从操作上讲,近期任何大的反弹都会成为良好的沽空机会,生产型企业也应相应做好卖出保值。
  全球经济仍未摆脱困境
  9月初全球主要国家再次实行了积极的政策,尤其是9月6日欧央行会议推出了无限量冲销式购债(OMT)计划细节,这使得各国国债收益率受到压制,短期内欧债危机得到缓解。另外,中国批复上万亿元的交通项目也给市场一定的信心。但是全球经济并未由此转危为安,目前仍存很多问题。
  美国方面,虽然最近的房地产开始企稳,并且出现增长,但楼市对经济的贡献仍有限,美国经济增长较为温和。失业率虽有回落,但仍远高于正常水平,值得关注的是,最近美国上市纷纷下调第四季度利润增长预期,反映出美国经济仍处于温和复苏之中。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年底的财政悬崖和债务上限都使其经济面临巨大的威胁,“财政悬崖”问题将导致美国GDP损失1~1.5%,如发生,其后果可能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破坏性的溢出影响”,这些都限制了美国企业的投资和信心。
  欧洲方面,虽然二线国家债务收益率受到遏制,但财政整顿和依旧脆弱的金融体系仍是欧洲最大的问题。目前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减赤和增长的关系,近期西班牙仍未提出救助申请,这给市场很大不定性,但从另一方面讲,即使提出申请,前提条件即结构性调整和缩减赤字仍要进行,因此欧洲经济短期内难以摆脱困境。
  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代表,最近印度处于高通胀和低增长的旋涡之中。中国虽然CPI降至2%以下,但潜在的增长仍未排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产能过剩也需继续调整,再加上欧美国家定量宽松政策的潜在冲击,中国难以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
  面对全球的问题,10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再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预计今明两年增长率分别为3.3%和3.6%,较4月份报告分别下调0.3%和0.5%。其中发达济体经济增长率将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幅也将持续减缓。较今年4月报告预测,2013年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从2.0%调低到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从6%调低到5.6%。
  IMF预测,目前全球增长率降至2%以下的几率为17%。此几率在4月份报告预测为4%,即便是不确定性较大的2011年同期,此数据也仅为10%。IMF提醒,先进经济体将出现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出现低增长的概率较高。
  总体来看,目前的全球经济仍未进入良性循环,相反,却不时的会失去增长动力。为了避免出现二次衰退,各国政府还是以政策市为主来拯救经济,因此全球经济处于下跌有限,上涨动力不足的尴尬局面。铜的消费和铜价周期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在全球经济仍未摆脱困境也未走出明确趋势之时,铜市难以走出明确的方向。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