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1 钨钼钛在挑战中革弊求新

2012年11月07日 18:44 215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有色各行业事件综述(20022011年)

       回忆过去,展望未来。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里作为战略性金属的钨、钼、钛企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集团化、产品结构多样化、产品进入高尖端应用领域。

  严控钨矿开采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十年来,我国已担负起约世界钨产量的85%,出口量和消费量已居世界首位。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钨矿开采、钨冶炼加工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和环保。2002年开始对钨矿开采实行总量控制。2005年以后产量趋于平稳,我国钨矿开采总量已连续4年保持在5万吨(折合钨金属)左右。计划到2015年末,主采钨矿产量控制在4.2万吨(钨金属量)以内,初级冶炼加工产品的出口量控制在3万吨(钨金属量)以内。
  我国钨工业历经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产品结构、产业集中度有所改善,钨冶炼工艺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钨深加工技术及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行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国钨工业将控制钨矿开采总量,淘汰落后冶炼能力,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全面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钨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发展多种晶形和超细仲钨酸铵,超细、纳米和超粗钨粉及碳化钨粉;重点发展高精度、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硬质合金精深加工等高档产品。

  面对市场走科技发展之路
  金融危机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直线下滑,国内无序开采,同时下游氧化钼、钼铁市场需求量进一步减,导致我国严重的产能过剩。为了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我国钼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我国制定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钨钼的增值化利用产业化技术开发”和国家“863”、“973”项目一并成为中国三大最高层次科研项目,是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相关课题的实施,将研发和集成一批高新技术,为我国钨钼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大尺寸高纯钼金属靶材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是“钨钼的增值化利用产业化技术开发”课题任务之一。“大尺寸高纯钼金属靶材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是针对目前国内钨钼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均存在着利用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而提出;目标是突破钨、钼的增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开发新型钨/钼电极和阴极材料、大尺寸高纯钼金属靶材和碳化钨基热喷涂材料等高端钨钼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示范。金钼股份牵头了这一重点项目。

  我国钛工业在创新中前行
  十年前“钛”少了,年产仅2000吨左右。十年后,海绵钛产量增长了32倍多,年产量达64952吨;十年间,钛加工材产量增长10.8倍,年产量达50962吨。我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年产量均已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钛材生产国和用钛国。

  我国钛行业大力开拓 应用新领域
  2011年,化工行业仍是我国最大的用钛领域,用钛量达27156吨,占用钛总量的55.0%;其次是航空航天用钛量4080吨,占总量的8.3%;其它依次是电力用钛3253吨,占总量的6.6%;冶金用钛2742吨,占总量的5.5%;真空制盐用钛2556吨,占总量的5.2%;体育休闲业用钛2414吨,占总量的4.8%。
  从中国钛制品的几个最大销售领域来看,2011年化工、航空航天、电力(包括核电)、冶金、真空制盐和体育休闲6个领域用钛量占了全国钛消费量的85.4%。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上述6个领域对钛的需求强劲,再加上国际航空业逐步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因此2011年国际国内钛市场总体向好。
  2012年,只要我国国民经济仍保持8%左右的较高增长速度,考虑到航空航天业仍将会快速发展,我国上述6个领域以及医疗、海洋工程和船舶业的用钛需求仍然向好,2012年仍将是钛行业持续发展的一年。

  2011年我国钛工业 技术进步显著
  2011年,我国钛工业继续取得显著的进步。
  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子项、遵义钛业主持的《大型海绵钛还原蒸馏联合炉工艺技术开发》和抚顺钛业主持的《大型沸腾氯化炉工艺技术开发》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遵义钛业的海绵钛坨机械取出装备开发成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遵义钛业的电子级高纯钛开发取得成功,已试制出99.995%的高纯产品,并已进入产业化开发。
  遵义钛业与中南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成功Y吨4000IV型过滤器,用金属膜管代替滤布进行吨iCl4过滤,实现了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
  洛阳双瑞万基狠抓海绵钛的绿色生产技术攻关,实现了海绵钛生产过程中的无废水排放。
  唐山天赫“还原蒸馏炉直冷式冷凝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该装置的使用,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单炉产量。
  宝钢特钢、湖南金天、云南钛业和洛阳725所的冷轧钛带生产线已建成,并进行了试生产,2011年已生产冷轧钛带约3000吨,结束了我国无冷轧钛带的历史。
  宝钛集团完成钛合金薄板扩能技术改造,钛合金薄板生产能力已达4500吨/a。
  宝钛集团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大规格钛合金棒材的生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已能稳定生产大规格钛合金棒材。
  宝钛集团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合作开发钛挤压型材技术取得突破,已进入产品试制阶段。
  宝钛集团开发成功B吨i-62421S、B吨i-6431S高温钛合金,B吨i6554高强高韧钛合金,并获国家专利和国防专利。
  西部超导公司和辽宁东港公司各自突破了钛合金管材的制备技术,已能生产吨C4合金管材。
  西部超导公司自主开发成功了双炉室真空自耗电弧炉系统,提高了设备的产能。
  洛阳725所从德国引进的3600kW、双锭EB炉已投入生产。
  南京宝泰特种材料公司购进制管机等设备,建成了钛焊轧管生产线。
  西部超导公司获得了美国业绩评审协会(PRI)颁发的热处理NAOCAP论证证书,为公司进入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正视我国钛工业存在的问题 支持行业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在2009年和2010年的“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中,钛锆铪分会提出并分析了中国钛工业的6个方面的不足,它们是产业聚集度不够;上下游企业之间缺少实质的有机联系;钛冶炼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钛加工行业仍有重大产品缺项,不能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自身素质需进一步提高以及投资过度等。
  上述6个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仍确实存在,需要全行业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逐步加以解决。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支持行业的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迎合市场,走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工业的道路,加大科技创新 挺直发展“脊梁”。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