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求职心态 咱不做“剩才”
2009年07月01日 10:14 1206次浏览 来源: 大路人才网 分类: 人才资讯
对于马上要走出校门,却还未找到东家的毕业生来话,6-9月是一个焦虑的求职高峰期,他们被称为“剩才”(剩下的人才)。
本期职场调查告诉你:改变求职心态,才能改变求职结果。
改变1
从盲目趋于理性,海投简历的方法早已过时
福建工程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小林自封“简历超人”。“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我曾创下20天在网上投放近600份简历的纪录。到后来有公司叫我去面试时,我都忘了我应聘的是什么岗位了。”小林苦笑道,“其实我就是想有一份offer,即便工资不高,但至少也能保证养活自己,不再让家人担心。”小林告诉记者,逢场必进、看到职位就投是他目前最主要求职途径,但都没什么效果,现在自己被同学戏称“面霸”(面试无数次)。言谈间,小林脸上布满了疲惫和无奈。
而已经在厦门DELL成功就业的小冯说:“之前很多同学找工作时都习惯‘海投’简历,其实不顾用人单位需求及自身定位逢场必进,会把自身累得疲劳不堪,效果还不会好,这个方法显然已经过时。”
作为一个成功者,小冯建议这些屡战屡败的“面霸”们,应聘前最好把新职位摸透,面试时结合以往“被拒”教训自信应答,面试后设法“谋得”面试官电话,等待期间掌握主动早知结果,不成便及时备战下一个机会。
改变2
都市情结褪去,应届生开始“农村包围城市”
2008年7月,从集美大学毕业后,小翁通过选聘生考试,回到了莆田农村老家,当起了村主任助理。如今一年过去了,小翁对记者谈起自己的工作时,面露得意之色。小翁说,尽管当村官工资不高,但相对应消费水平也不高,关键是得到的锻炼很多。“在这里我的工作得到很多村民的认可,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小翁无意间还充当起了“宣传员”的角色。原来在学校学生会工作的小翁跟学弟学们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经常会帮他们解决求职上的困扰。小翁经常以自己的工作来告诉学弟学妹,到农村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方向。“城市里很多公司的人才接近于饱和,找工作很难,而农村则需要高素质的大学生回来建设。现在有一些学弟学妹就接受了我的建议,参加了选聘生考试,准备会自己老家工作。日后有机会也可以回到城市上班,我们管这叫做农村包围城市。”
对大学生们来说,生活了四五年的城市自然有着一份割舍不去的情结,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希望能在自己学习过的城市继续生活、发展。但相对于前几年的“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间房”的局面,愈来愈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回农村建设自己的家乡。
改变3
职位定位更广,学数学的做销售又何妨?
记者近日走访了海峡人才市场,在现场看到,在所有招聘摊位中,半数以上用人单位招聘营销人员,岗位需求少则一两个,多则二三十个。那么这些岗位能吸引来大学生吗?
记者发现,尽管招收文职类、技术类企业摊位前人头攒动,但也有不少求职者投了销售岗位的简历。学数学专业的林金灿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因为他就是奔着销售职位求职的。为什么会选择与专业毫不相干而且压力较大的职位?小林告诉记者:“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期,越要靠销售。受经济形势影响,很多企业不仅招聘文职类职位大量减少,而且裁员多从这类职位开始。多数企业都希望通过广招销售人员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在与求职者的交流中,记者发现,尽管“求稳定、图安逸”的就业心态仍然存在,但也有不少毕业生开始把销售职位纳入自己的职业定位中。“其实,干什么工作都不要紧,不干销售也行,但最重要的是要能吃苦。”小林表示,每一份工作都有辛苦的地方,自己才刚毕业,已经调整好心态,做好吃苦心理准备了。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