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校毕业生调查报告:七成选择直接就业
2009年06月19日 14:8 1141次浏览 来源: 大路人才网 分类: 人才资讯
天津应届高校毕业生,职业认知调查报告出炉
能力本位凸显就业心态日趋成熟自我感觉良好
近日,《天津市毕业生对大学评价、入职认知的调查研究》出炉。报告根据毕业生对四年大学经历的看法作了调查,几个问题凸显:学历本位弱化,能力本位凸显;求职注重个人发展机会;七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弱。
该报告课题组成员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理工大学等应届毕业生群体、就业招聘现场取样,共发出问卷758份,收回有效问卷749份,有效率达98.4%。
六成学生
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毕业生对大学需要改进的问题最为关注,第一和第二位集中在应用能力方面。如:专业技能培养66.5%;动手操作、演练能力64.4%。排在第三位的是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社会人文素养培养在"最重要的素质与能力培养"问卷以及"大学需要改进问题"问卷调查中均排在最后,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对人文素质在自己人生成长和国家软实力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完善自身
看重交往能力锻炼
毕业生认为影响就业的自身因素,"学习成绩"排在最后一位,明显让位于个人交往能力(第一位)、个人品行(第二位)和环境适应能力(第三位)。学习成绩不代表学生能力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共识。在对毕业生"大学阶段自己需要改善的方面"调查,选择最多的是锻炼人际交往(78%),其次是专业知识学习、积累人文素养、加强基础学习等。
求职优先考虑
个人发展机会
毕业生认为,求职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高居首位),对事业发展有利(居第二位),追求薪酬与福利(居第四位),但是"对国家贡献大"项目栏选择只列第七位。
政府机关
仍是最理想单位
毕业生选择理想单位的看法多样且开放、坦诚。其中政府机关/公务员仍最受青睐。另外,对国有企业、自主创业的热情度提高。愿意从事初、中等教育的人数比例最低。
七成毕业生
选择直接就业
毕业生对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思想、生活、素质培养等问题的认知、看法,客观、真实、信息反馈丰富多彩。调查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得知,21.9%人很了解,60.2%的人了解;对于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总体评价,22.6%的学生很满意,46.2%的人比较满意。
对于自己毕业后的打算,有69%人选择直接就业,其次分别为考研或继续学习、自主创业、出国深造。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人分别是同学(67.6%)、任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及院系领导。在反思大学生活时,认为收获最大的是良好的个人素质(65.7%),其次为终身学习的能力、社会责任感、友情、文凭等;他们认为,大学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实践(57.9%),其次是学习内容枯燥、陈旧、不丰富。
多数毕业生
自我感觉良好
大学应届毕业生对自身能力(自我评估)的综合评分比较自信,自我感觉良好。远高于社会其他群体对"80后"大学生自身能力的评估和期望,二者之间有一定分歧和差距,恰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更是大学毕业生入职期望普遍偏高、职业价值认知偏重于自我性的重要原因。
分析启示
能力本位凸显
毕业生从对书本知识的渴求,变为对掌握知识技能的追逐;大学毕业生对改革第一课堂教学模式、重视第二、第三课堂对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开发重返期待;求职中务实与梦想同在,坦言个人发展排序第一,对事业发展有利排序第二;毕业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缺乏锻炼,成为求职、求存的软肋,渴求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但体验不深,过于理想化。
就业心态日趋成熟
毕业生就业理念和方式日益显现新型劳动者的多样性,关注国有企业、自主创业的青睐度升高。在人才市场的竞争磨练与撞击中促进其就业心态不断成熟,梦想与务实并存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选择的常态。在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间所反映出的人际关系适应中的恐惧、逃避心理;职场成长中不甘于平凡寂寞的浮躁心理,都在所难免地滋生、发展甚至中断、背离职业生涯成长预期。如不加以重视和克服,不利于大学毕业后知识型新员工成长、成才,也不利于大学教育发展最终目标的价值实现。
专业设置应与社会实践关联
对于"六成学生认为专业技能培养亟需改进"这一结论,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大学专业的设置应与社会实践应用相连接,让学生入学时就明白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师资水平方面,避免学生刚毕业又进校门当老师的现象,大学应外聘对口专业相关人士兼职大学教师,为学生讲授实用技能。此外,大学里每半年的实习期应穿插在整个学习期内,形成"实践—学习—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学边实践,增强动手能力。
实践中磨练人际关系
对于"七成大学生自觉应加强人际交往能力"这一结论,张宝义表示,大学生人际交往多在同龄人之间,与年长者的交往较少,因此常常表现出随意性,忽视了最基本的礼貌,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家庭管教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因素,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到实践中磨练自己,纠正孩子"以利益为先"的人际关系误区。学校里也应该开设礼仪和公共关系的课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