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校园入社会需慎重择业 求职要避开6种陷阱
2009年06月18日 10:25 1204次浏览 来源: 大路人才网 分类: 人才资讯
勤工助学既是学生学习经费的辅助来源,也是通向未来职场的跳板,是为将来走向社会并获取经济独立的有益尝试。这些莘莘学子为减轻家庭负担和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不辞劳苦地在职场奔波。由于他们心地单纯再加上求职迫切,一些不法职介机构便抓住学生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欺骗。记者从天津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了解到,自去年以来,工商机关总共受理学生求职应聘投诉20余起,其中70%是发生在寒暑假期间。为尽可能地避免广大学生在职业中介服务市场上当受骗,广大同学在求职打工时应避开6种陷阱。
一、“招聘会”陷阱
天津市某家职业介绍中心,在暑假前夕举办了一次大学生兼职暨暑期打工招聘会,入场门票20元。据投诉学生反映,此次招聘活动主办方并没在媒体上发布任何消息,只是雇佣了一些学生在校园内散发广告,招聘会的广告天花乱坠,宣称本次招聘会有家庭教育、商业促销、市场调查、兼职文员、兼职话务员等招聘岗位300多个。招聘会现场虽有几家正式企业,但招工条件却都异常严格,其余则对应聘者的条件并不感兴趣,面试过程也极为草率,即使面试合格也不签合同。在投诉的学生中,有6名同学面试合格但都被告知回去等通知,从招聘会应聘至今已有两个多月,这些同学根本未接到任何录取通知。
工商机关提示:在正常情下举办类似大型招聘活动,一是要向有关部门申报;二是主办单位都是通过正常渠道发布信息。凡在街头、校园散发小广告的招聘活动切不可轻信,如果贸然前往极易误入圈套。另外,即使正规渠道发布的信息也应慎重对待,应通过查询证实后再参加不迟。
二、“培训班”陷阱
有些同学为圆自己的“明星梦”,不惜花钱报考一些模特、影视、表演等培训班。据调查,目前社会上这类培训班鱼龙混杂,有些属于正规的办学,其师资力量比较专业并且是按规定正常招生,但也有招摇撞骗者。据一位曾经被骗的当事人披露,她当初就是受一则广告的吸引而前去某公司“试镜”,到现场后广告公司要求她交3000元试镜费,虽然交了费用,但在整个试镜过程中既没化妆也无道具,只不过是摄录了几个镜头就结束了。当通知被“选中”后,对方又要求交5000元培训费。所谓的强化培训除了上几节表演课外,大多数都是在健身房消磨时间根本无人指导。培训结束后还要交4000元拍艺术照参加遴选,有些学员就认为这样反复收费实在承受不起。这时公司便欺
骗大家说:“这点钱可千万不能吝惜,如果能争拍到这部广告,片酬可以拿到20万元,否则将前功尽弃”。为能使自己尽快成为明星,便反复找父母“磨钱”,但12000元交完了,得到的最终的结果是“本人条件稍差,推荐落选”。
工商机关提示:很多自身条件不错的青年人都渴望能在影视界一展才华,这种愿望固然很好但不能脱离现实,如果自己确有当演员的天赋或做模特的条件,也应先注重文化知识的修养,并通过正常渠道报考有关专业,尽量不要脱离现实而光想走捷径,那样非但不能成功而且还极有可能付出沉痛代价。
三、非法中介陷阱
某高校外地学生小张,在一家职介信息栏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感到其薪酬待遇不错便决定应聘。该中介收取小张100元后承诺,会尽快与用人企业联系并确定面试时间,如果这次面试不合格继续推荐其他企业,直到落实工作为止。小张登记三天后便等来了通知,她为此进行了精心准备前往面试,但对方只草草看了遍简历便答复说:“您还是去别的企业试试”。通过这次应聘失败小张并未气馁,根据中介的安排,她连去了3家公司,但情况都如出一辙。眼看假期就要过去了,但小张的工作却始终没有着落。
工商机关提示:小张数次寻找打短工都遭到了拒绝,原因就在于她委托的是家“黑中介”。所谓黑中介是指中介服务市场上的无照经营。“黑中介”为了骗钱,时常利用各种“托”来蒙骗当事人。他们提供的信息大都是虚假的。在求职过程中,同学们如果碰到“一间门脸、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的职业介绍机构要格外当心,要认真查验其有无营业执照和劳动部门的资质证书,另外各种收费是否明码标价,合同文本是否规范,尤其是以种种理由收取介绍费、服装费、抵押金和面试费的,要提高警惕谨防陷入圈套。
四、“包分配”陷阱
去年7月,某电脑技校学员小李,结业后被推荐到一家数码冲印公司上班,报到时公司告诉他:“新来的员工必须要到基层接受锻炼,但分公司目前正在筹建暂时还得回去等信”。小李这一等就是4个月,在此期间他无数次向公司打电话催问何时上班,但每次都被公司以同样的理由回绝。半年以后,小李实在等待不下去了便找到学校,要求校方履行当初诺言给自己重新找工作,但学校却反过来指责小李,“谁让你当初报到时不与对方签合同,人家公司解聘你我们也没办法,现在毕业推荐工作早已结束,你只能自谋职业了”。
工商机关提示:有些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机构,为广揽生源和赚取学费纷纷打出“包就业”或“保分配”的承诺开门招生。但通过投诉发现,这些“包就业”或“保分配”的承诺其中有很多是难以兑现的。这类机构靠这招生并且暂时还没有引来法律麻烦的原因是,他们一般都是与企业相互勾结,每年确实能让少数学生获得职业,使多数同学蒙在鼓里,还自认为因条件不合格而被淘汰;对有些“不依不饶”的学生家长则采取退还部分学费的办法息事宁人。另外,还有些学生家长比较老实,认为孩子毕竟学到了一门手艺,找起工作来总比什么都不会要强。
五、假实习陷阱
去年暑假,某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小王利用实习期间到一家软件公司求职,当该公司得知小王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便把他安排到软件开发部实习。初入社会的小王当时并没多想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加班加点也无所怨言。干满一个月后,公司没有任何说法,甚至连基本工资都没拿到。小王找公司询问此事,公司答复,通过考察你的条件,不适合在本公司兼职,因此不能与你签订劳务合同。小王又向公司提出补偿当月工资的要求,未想到该公司讲,你这个月属于实习,根本就没有工资。
工商机关提示:类似小王这样的情况在中介服务市场屡有发生。个别的企业与“黑中介”相互勾结专打学生的主意。今年有关部门在查处的一家“黑中介”账上发现,它与三家不法企业联手诱骗求职学生30余名,收取介绍费300多元。企业通过“巧使唤人”大大降低了成本,用低廉的工资就轻而易举地骗走了劳动成果,都是白使用一段时间后便找理由辞退。让人不解的是,这些学生虽然都受过高等教育,但在被“黑中介”和不法企业连续坑骗后连起码的证据都无法向执法机关提供,他们手中既没有凭证,也没有任何文字合同,给自身的维权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希望广大同学在假期打工时,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尽量把所有细节问题考虑周全,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能迁就让步,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只要你手中掌握证据,就能获得维权保障。
六、传销陷阱
今年初,某大学学生在寒假打工时屡遭不顺,在同乡的蛊惑下误入了传销组织,经过“洗脑”后,他坚信自己“今天睡地板,明天当老板,不日之后腰缠万贯”。从此他荒废了学业并帮助传销组织者发展“人头”,先后从本校和其他学校拉拢多人参与传销,致使这些同学与他一样,都认为自己从事的是项“辉煌事业”。所在学校的领导为了保护这些同学,曾做了大量思想教育工作,甚至请来家长共同配合做工作,但都无济于事。其中有位学生来自西北农村,他的父亲是个残疾人,为了孩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在城里打工挣钱,当知道孩子放弃了学业加入了传销组织后痛不欲生。
工商机关提示:上述事例确实发人深省。据调查,类似情况在个别高校依然存在。我们认为这些学生原本是无辜的,他们涉世不深,对社会情况的复杂性缺乏深刻地认识,再加上传销组织的毒害。在为这些同学惋惜的同时,也希望其他同学引以为戒,切不要因一时的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而迷失了择业方向,“君子挣钱要取之有道”,这个“道”指的是靠正当渠道和自己的辛勤劳动而获得的回报。另外,目前社会上还有的用高薪做诱饵,诱骗年轻学生从事所谓的公关、服务员、陪旅游、家政等职业,类似这些服务行业如果出高薪招聘一定要警惕,否则将会误入歧途。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