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解读两会四大热点经济问题

2010年03月02日 18:45 14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两会动态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 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对扩大内需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扩大民间投资与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创业与金融体制改革等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发展模式转型: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引擎

回顾2009,保增长成绩辉煌;展望2010,调结构任重道远。2009年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回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逐季提高,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7%的增幅。我国经济在经历了下滑并触底之后开始回升,经济增长画出了一条漂亮的“V型”反转曲线。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加快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依然艰巨。未来如何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重大问题。

辜胜阻认为,在后危机时代,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转向“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创新驱动、均衡共享”的发展模式。这包括:一要改变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失衡,构建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从外需依赖转向内需主导,克服外需依赖型经济的脆弱性和风险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二要改变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构建消费支撑型发展模式。投资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最终需求,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扩大居民消费、破除经济增长中的消费短板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三要改变财富分配的过度失衡状况,构建均衡共享型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较快,但是财富分配结构并不合理,居民收入增速远远低于政府收入增速,所以我们要构建均衡共享型发展模式,让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并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四要改变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和人口红利所形成的市场比较优势的局面,构建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企业形成对低成本竞争战略的路径依赖,往往通过压低劳动者工资水平来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又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要抓准“牛鼻子”。辜胜阻指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是扩大消费,有效启动内需。而当前,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是未来引爆内需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主题。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要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引擎,让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安居梦、创业梦和城市梦三大梦想。将扩大内需与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内需持续扩大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可以引发消费需求,培育高消费群体;城镇化可以刺激投资需求,扩大民间投资;城镇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推进经济的服务化,壮大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安居乐业市民梦,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据有关专家估算,如果在未来十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能上升到2/3,年均社会消费额可以从目前的10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可以维持20年。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城镇化升格为保持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城镇化发展,尤其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城镇化战略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所在。

增长动力调整:亟需民间投资接力公共投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及时、有效地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并配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公共投资有效遏制了经济的下滑,充分提振了市场信心,成功地使我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企稳回升,并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国报告称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成为世界经济触底反弹的新引擎。尽管应对金融危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我国经济系统的修复机制尚未健全,经济回升的基础不牢固,政府政策对经济的主导性较强,民间投资仍不活跃,未来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

辜胜阻指出,后危机时期,随着经济回暖,经济的持续增长要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与活力。扩大民间投资是构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要途径。民间投资不仅占据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以上,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而且机制灵活,潜力巨大,是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未来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民间资本能否及时跟进,积极启动民间投资应当成为政策下一步关注的重点。

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政府热、企业冷;公共投资热,民间投资冷”的现象,民间投资不足,这主要由于市场准入存在障碍,民间投资领域受限;金融体系不健全,投融资渠道不畅;创业活动不足,民间投资缺乏载体;缺乏有效的财税扶持,民间投资激励不足;市场需求不足,民间投资缺乏动力;投资服务体系不完善,投资环境不优。辜胜阻主张,后危机时代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亟需扩大民间投资,政府要用公共投资引导民间投资。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央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同时,积极启动民间投资还需要政府采取以下举措:一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降低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按照“非禁即入”的的原则,保障不同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防止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和大规模“国进民退”。二要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带动民间投资,加大对中小民企的政府采购,积极开拓民间投资的国内市场需求。三要鼓励和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构建民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平台,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有效缓解中小民企融资难问题。四要积极鼓励创业活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指导和各类创业孵化器建设,以创业活跃民间投资。五要加大初创企业和微型企业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力度,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六要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化的投资服务机构,优化投资环境,依托各类开发区建设各种民营经济集聚区。

保就业任重道远:对中小企业要“少取多予”

就业乃民生之本。金融危机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广大民营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这给我国的就业形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09年,我国政府通过采取多种举措保就业,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使2009年各项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当前,进入新的一年,我国总体上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需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

辜胜阻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就业方面解决了我国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当前我国就业状况仍不乐观。创业是就业之源,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需要鼓励创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扩大就业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有利于激活民间投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而构建我国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型经济发展模式。

辜胜阻认为,过去一年,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受伤最重,受惠最小,中小企业中的小企业、微型企业、初创型企业是城市经济中的弱势群体,它们面临着门槛高、融资难和负担重三大“顽症”,这些顽症表现在:一是门槛高,包括创业门槛和市场准入门槛。有调查显示,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 二是融资难。由于融资体系不健全,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而在间接融资方面,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歧视。三是负担重。首先是税费负担沉重。数据显示,2009年1-8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利润和税收同比增长分别为1.6%、10.4%,税收增速大大超过了利润增速。同时,过多的乱收费和罚款增加了中小企业的非税负担。其次,融资成本高昂。

辜胜阻主张,后危机时代要缓解我国就业压力、转变发展模式,必须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居民创业以带动就业,保持广大中小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具体来讲:一要降低创业门槛,让中小企业“快生长大”,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降低企业发展的高门槛。要认真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国29条”,切实保障“两个平等”;进一步打破垄断,化解“玻璃门”和“弹簧门”,拓宽民间投资领域;要改革审批制度,简化注册程序,优化创业服务,降低创业门槛。二要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放开民间资本对金融的市场准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三要构建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减税、减费、贴息,实施“少取多予”的政策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要进一步推行结构性减税,将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滥收费,尤其是各行业协会或者中介结构巧立名目的摊派和“搭车收费”,直接减轻企业税外收费。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贴息贷款,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

创业板十年磨一剑,经历漫长的等待后,2009年终于破茧而出。创业板的推出意义重大,有利于克服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高成长企业的发展瓶颈,有利于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能够带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金融体系的重大举措。但是创业板的推出只是解决了一部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积极有效的举措来缓解创新创业融资难问题。

辜胜阻认为,我国要解决创新创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服务功能。要在完善和壮大创业板市场的同时,新三板要跟进,规划建设场外交易市场,尽快完善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和产权交易市场,以满足大量无法上市的企业的融资需求。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培育天使投资,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要构建商业贷款与政策融资互动、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互动、中小板、创业板与新三板互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互动、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互动的机制,形成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辜胜阻强调,解决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融资难根本上是要改变银行组织体系,让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让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在国有银行占大多数的银行体系下,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存在“重大轻小”、“嫌贫爱富”的规模歧视和“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是要靠中小银行。让大银行做中小企业融资的批发商,小额贷款公司做中小企业融资的零售商,形成合理分工格局。引入民间资本稳步发展社区银行,完善与中小企业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多层次银行体系,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当前,要尽快给予社区银行“准生证”,在借鉴我国村镇银行的模式,优先在高新技术开发区鼓励民间资本试办社区银行,化解科技型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引入民营机制,发展由民间资本参与的社区银行,使民间非正规金融通过市场化的配置彻底走向阳光化。

责任编辑:Rober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