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骑驴找马”当慎行

2010年02月09日 10:49 145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人才资讯

   对于即将告别大学生活的2010届毕业生来说,这个寒假一点也不轻松,尽快找到工作远比春节、放假重要得多。昨日,2010届毕业生寒假公益专场招聘会在南京人才大厦举行,进场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8000人!

  应届生和有经验者平分秋色

  南京市人事局专技处副处长季顺祥告诉记者,寒假毕业生市场已连办了几年,今年进场用人单位最多,达140家,而去年不到100家。这场招聘会,提供了2789个岗位,单位大多是苏宁电器、中国移动、中电电气、雨润食品等大型企业集团。

  需求方说  大学毕业生是庞大的求职群体,其受过高等教育的背景不容用人单位小觑。江苏京卓建筑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在理工技术行业,应届生几乎可以和有经验人士平分秋色。每年的毕业生招新计划都是头等大事,应届生和有工作经验者的招聘比例一般各占50%,有时应届生还会多一些。

  专家分析  南京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孙晓军认为,没有工作经验一直是毕业生求职的“软肋”,但在这个时候,用人单位要的就是一张白纸的毕业生。今年仅南京籍毕业生就达4万多人,比去年略有增加,就业竞争更为激烈。根据往年情况看,节后用人单位本身的层次、数量都有一定下降,因此毕业生在寒假期间要多留意网上招聘会以及当地举办的寒假市场,尽快明确择业方向,把握好身边的机会。

  冷门变热、热门遇冷

  不知道从何时起,大学里各种各样的专业被冠以“冷门”、“热门”之类的划分,而划分的直接标准就是每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学校要上名牌,专业要挑热门”,很多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选热门专业是一条硬杠杠。而在今年的求职中,不少曾经大热的专业没了声音,一些热过的专业毕业生求职无门,而一些当年被认为是冷门的专业却开始走俏。

  南京一所重点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朱媛媛用“尴尬”来形容自己的处境。小朱说:“进律师事务所太难,企业的法务专员也不缺,即使缺,也不要应届本科生。想到当年以高分进入热门专业学习,就觉得很讽刺——找了几个月的工作,一点进展都没有。现在只想考研,拿到硕士学位后去考公务员。”而当年高考被调剂到地质专业的许英武,却“歪打正着”,去年12月份就和一家事业单位顺利签了约。同样是好找工作的电子类专业,男生和女生的境遇却大相径庭,男生签约很快,而女生则要十分优秀才有希望。

  省人才中心主任韩志忠认为,从总体就业情况看,工科好于理科,理科好于文科。在总市场需求中,理工科占80%以上,但从毕业生数量来说,理工科和文科生基本“五五开”。结构性矛盾导致的一批人“被剩”也就成为必然。而感到就业最困难的文科生中,不少是传媒、法律、经济管理等高考时“热门高分专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文科岗位容易被缩减合并。此外,由于各工作岗位自身特点,对男女生的需求也有一定倾向性,比如会计岗位,女生就业相对容易;而工科专业,男生则十分吃香。

  “骑驴找马”到底是否合适

  “如果有华为这样的公司,我肯定毁约再签。”南京理工大学电器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朱君才告诉记者。

  与一些毕业生焦头烂额找工作相比,有一批人已经早早签约,却还在到处投简历赶招聘会,朱君才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这个专业,尤其是男生,只要你想找工作,根本不愁,连学校门都不用出,就有单位要。2个月前我就签了约,现在只是有点不甘心,想找更好的。”

  市场观察  从2009年第三季度起,国内经济开始明显回暖,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才市,提供的岗位爆发式增长。可以说,2010届毕业生比2009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大环境要好。对于市场需求量大的电子、机械、动画、自动化等专业毕业生,有了挑选的可能。世界500强等大型企业集团竞争依然激烈,通常岗位人数与投递简历的比例为1:1000,而去中小企业工作则相对容易。

       专家分析  一些毕业生为“保底”先签约再择业,这种现象无法杜绝。但是,这一数量增多,对毕业生就业并非好事。毕业生就业协议毁过约,容易给单位留下不诚信的印象。前几年,不少单位拒收毕业生,就是因为大学生不稳定、频繁跳槽,导致单位用人计划大乱。建议毕业生慎重签订就业协议,不要草率毁约。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