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给稀土一个合适的定位和价位
2009年05月13日 15:49 6080次浏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稀土
稀土下游原料
当稀土行情又一次滑入低谷之际,稀土行业反思的声音也再一次响起。保护资源、限制出口、收储制度、产业集中等建议在不同场合被专家、学者们提及。近日笔者在部分稀土企业调研中了解到,来自稀土生产企业的新声音越来越强烈——给稀土一个合适定位和合理价位。
传统定位面临现实挑战
张忠是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包钢稀土)的总经理,近年来他一直坚持着这样的观点:不能把17种元素一概视为战略资源。两年前,笔者在一家稀土金属生产企业采访时,企业老总也曾这样坦言相告。显然,这一说法在北方稀土生产企业中由来已久。
由于稀缺性,中国稀土的战略资源身份与生俱来。据1998年美国矿务部的调查,累计探明的中国稀土工业储量约占全球80%左右。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中学教科书赫然写明“稀土之乡”白云鄂博的稀土储量占全国的98%。
战略用途是稀土战略资源地位的另一个依据。稀土在高科技领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航天、军事以及新材料合成方面不可或缺。据称当今世界每出现4种新技术,其一必与稀土有关,因此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将它作为战略元素。
然而,随着对稀土认识的加深以及稀土应用的普及,一些说法在悄悄变化。2005年的美国矿务部数据表明,中国稀土工业储量已经下降到全球的58%。白云鄂博稀土在全国的储量比例也变为82%。这种变化,除去资源消耗,最主要原因是稀土矿藏的陆续发现。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山、俄罗斯的托姆托尔、加拿大的圣霍诺雷、越南的茂塞陆续探明蕴藏稀土,中国的22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稀土矿。
稀土应用民用趋向也日益明朗。据2007年国家稀土办的统计,我国稀土应用大约90%以上为民用,用于国防和尖端技术领域的仅为5%左右。国际上也大抵如此。如钕被大量加工成磁性材料,制作驱动马达、核磁共振仪原件、涡轮发电机磁铁,铈被用作优质抛光材料,用于玻壳抛光,铕作为发光材料主要用于显示屏涂层,而镧则被认为是新能源用储氢材料的主要成分。
据此,一些稀土企业界人士认为,再将稀土元素笼统地定位于战略资源有失偏颇。之所以持有这种观点,源于一个担忧:不加区分地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将影响中国稀土行业的长远发展。
政策限制成为慢性“绞杀”
我国稀土分布北轻南重。其中,轻稀土存量大,应用广,重稀土资源稀缺,应用独特。但是由于不分轻重一律视为战略资源,国家对稀土实施指令性计划生产。这种限制,对于已经形成产业链,应用主要面向民用的轻稀土生产企业无异于一种慢性“绞杀”。
包钢稀土是我国最大的稀土生产企业,它的矿产品是北方稀土企业的原料。即使这样,包钢稀土每年只有10万吨精矿(折合氧化物)的生产计划——因为源头受限,企业分散、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无法降低,整个产业链的利润被削弱,稀土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财富。然而,这一做法,却给弥足珍贵的中重稀土流失打开了方便之门。
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广西等地蕴藏着我国特有的离子型稀土矿,富含钇、镝、铽等具有特殊用途的中重稀土。这些元素总量极少,我国仅能开采30年。由于不区分元素,计划定额等于给珍贵的中重稀土开采生产颁发了“准生证”。离子矿开采分离相对容易,国家的限采、限产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长期以来,偷挖盗采,恶性竞争屡禁不止,本应当作国宝的中重稀土元属被低价倾销。中重稀土生产还带来了市场容量问题。由于稀土元素具有共生性,为获取某种中重稀土,一些轻稀土会伴随产出。如此一来,轻稀土的市场空间相对变小。市场存量大,轻稀土只有贬值。
最令人心痛的是“一概而论”还造成了巨大的隐性浪费:北方稀土矿源集中在白云鄂博,随铁开采。但是因为受计划限制,每年有2/3完成开采、运输、破碎等工序的稀土矿物不能分选,被直接排入尾矿坝。这些稀土在二次利用时会形成新成本、新污染,同时为看守这些“半成品”,企业每年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让稀土价格回归本源
稀土行业遭遇到一个悖论:一方面是规模企业无“土”可用,一方面是原料闲置高价排放;一方面是政策要求奇货可居,一方面市场失控廉价流失。这令一些稀土企业开始反思稀土战略资源的定位,他们提出细分17种稀土元素、给每一种稀土元素恰当定位。要求将存量稀少、用途独特、优势无可替代的中重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加以保护。而对于那些存量多、应用普及的镧、铈、镨、钕等则让它们走下“神坛”,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开发应用。
张忠说,在战略资源问题上,社会不应该拘泥于40多年前对稀土认识不足时做的判断,而应该与时俱进,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既保护资源,又应用资源,既保持了中国稀土的资源优势,又放开了稀土行业的发展空间。
然而,在国内,几乎人人视稀土为黄金。“稀土”卖成“黄土”价一直为社会所诟病。中国稀土究竟是当“黄土”还是当“黄金”?一些具有规模优势、配套齐全、流程稳定的稀土企业的想法是,有的要当黄金卖,有的要当黄土卖。
企业不愿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看似不合情理,但其中却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原因一:担心高价诱导企业盲目繁殖,引发恶性竞争,危害稀土市场;原因二:高价稀土会抑制应用。稀土行业的发展前景取决于稀土应用,而稀土应用某种程度上又取决于稀土的价廉。
其实,顾忌高价,稀土企业还有一个不愿意说出原因。这几年,由于我国对稀土出口严格控制,一些国家开始打其他主意:日本在寻求稀土替代材料,美国打算重新开自己的稀土矿山,而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盘算出口稀土产品。这一切都给国内稀土企业带来心理压力,他们担心一旦丧失价格优势,国际市场需求减少,那么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稀土行业将会遭受重挫。
基于这些考虑,一些稀土企业(主要是北方稀土企业)发出了细分元素合理定价的呼声,希望借助价格机制遏制投机企业,淘汰劣质企业,保护市场平稳。张忠认为,在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大背景下,不顾价值规律抬高或打压商品价格都是不现实的。只有稀土价格回归本源,趋向理性,市场才能避免大起大落,而这样的市场环境才能支持企业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