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电池成为国内企业重点投资的对象
2009年02月17日 15:58 5585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稀土
受金融危机冲击,欧美日等汽车业巨头遭受重创。为获重生,车企一方面通过裁员减产、出售资产等断臂求存,一方面都不遗余力地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挽颓势,我国到2012年新生产汽车中有10%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目标更是鲜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被各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则更被企业和投资者看好,股价往往是触“电”升腾。
但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动力电池发展前景较好,但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刚刚起步,真正产业化尚需时日,目前对业绩贡献有限。而且,动力电池企业要真正做大做强,还要经受产业规模化、大比例研发投入和国外巨头挤压的考验。
政策催生巨大市场
受制于石油资源储量和环保压力,近年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乐观预测,到2015年,美国汽车市场上有约20%数量的汽车为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规模可达近300万辆。而目前,美国市场上混合动力汽车的份额仅为3%。其同时预测,到2020年,全球汽车市场上将有一半的新售汽车采用不同程度的混合动力技术。
相对于传统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走在了前列,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资深专家、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为: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按届时汽车年产辆为1000万辆算,我国新能源汽车要达到年产100万辆的规模。这坚定了国内外汽车生产商在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
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我国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也相继出台。财政部、科技部日前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重点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地方财政重点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给予补助。
具体来看,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中,混合动力汽车按照节油率分为五档补贴标准,最高每辆车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每辆可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另有标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使用铅酸电池和使用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两类,最高补贴额分别为8万元/辆和42万元/辆;纯电动汽车补贴标准为50万元/辆;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标准最高为60万元/辆。
上述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较大,基本覆盖了新能源车与同档次同性能车之间的差价。大力度的补贴体现了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也打消了此前地方政府对采购新能源车的疑虑。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催生了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而作为关键技术的动力电池自然成为国内企业重点投资的对象。
锂电池是发展方向
动力电池技术是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关键: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最佳的过渡产品,但纯动力电池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核心技术在电池技术上的突破。混合动力电池目前多采用镍氢材料,但镍氢电池部分重要技术指标已接近理论限值。若锂电池技术在解决其稳定性、安全性和生产成本问题上有所突破,则纯动力电池汽车的发展将会加速。
专业人士分析,目前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采用镍氢电池和锂电池两种形式。由于镍氢电池的一些技术性能已经接近理论极限值,如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等,因此并不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对而言,锂电池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高、环保、价格便宜等优点,得到各汽车厂商和电池生产厂商的认可,但其也存在稳定性、安全性和生产成本等问题。
锂电池根据正极材料不同,可分为磷酸钴锂、磷酸锰锂、磷酸铁锂三种。磷酸钴锂由于钴价高昂而被放弃;磷酸锰锂相较于磷酸铁锂,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方面不高;在可预见的将来,磷酸铁锂将成为锂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通用的Volt和比亚迪的F3DM都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相比于现已应用的混合动力技术,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使混合动力汽车拥有更好的性能和使用便捷性。通用汽车开发的雪佛兰Volt就采用了该技术。
在电池电解液方面,李春波介绍,电解液由三方面组成,溶质主要为六氟磷酸锂,是商业化应用的主要电解质。其供货商主要在国外,如德国Merck公司和日本Stella公司,且质量较好。但国内也有金光高科有限公司、天津化工设计研究院、山东肥城市兴泰化工厂等企业能生产。
泥沙俱下 真金难寻
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打开了国内动力电池的市场空间。分析师认为,如以2011年6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规模测算,近三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00%。以每辆车使用100kg电池的平均数量计算,到2011年电池市场规模将达6亿吨。而万钢部长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为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届时,电池市场需求规模将达10亿吨。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arcomp974.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